新能源行業市場調查報告是運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地、有系統地搜集、記錄、整理有關新能源行業市場信息和資料,分析新能源行業市場情況,了解新能源行業市場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為新能源行業投資決策或營銷決策提供客觀的、正確的資料。
新能源行業市場調查報告包含的內容有:新能源行業市場環境調查,包括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的調查;新能源行業市場基本狀況的調查,主要包括市場規範,總體需求量,市場的動向,同行業的市場分布占有率等;有銷售可能性調查,包括現有和潛在用戶的人數及需求量,市場需求變化趨勢,本企業競爭對手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擴大銷售的可能性和具體途徑等;還包括對新能源行業消費者及消費需求、企業產品、產品價格、影響銷售的社會和自然因素、銷售渠道等開展調查。
新能源行業市場調查報告採用直接調查與間接調查兩種研究方法:
1)直接調查法。通過對主要區域的新能源行業國內外主要廠商、貿易商、下游需求廠商以及相關機構進行直接的電話交流與深度訪談,獲取新能源行業相關產品市場中的原始數據與資料。
2)間接調查法。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以及所掌握歷史數據與二手資料,及時獲取關於中國新能源行業的相關信息與動態數據。
新能源行業市場調查報告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對市場的了解和把握,在調查活動中收集、整理、分析新能源行業市場信息,掌握新能源行業市場發展變化的規律和趨勢,為企業/投資者進行新能源行業市場預測和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和資料,從而幫助企業/投資者確立正確的發展戰略。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在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延續快速增長的態勢,未來將進一步打通新能源汽車市場流通的堵點。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28日我國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已超176.9萬份,全國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已累計零售超205萬輛,較上年同期增長約34%。而在去年,全國汽車以舊換新總量超680萬輛,其中約400萬輛是新能源汽車。2024年零售的新能源車中,有1/3來自以舊換新補貼。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深入實施汽車以舊換新,適當加大換購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釋放存量消費潛力。持續聚焦新能源汽車流通堵點,著力強化配套保障。(央視新聞)
正在北京舉辦的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邁上新台階,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一千萬輛,占全球總產量的65%,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下一步,我國將在五方面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完善支持政策,持續鞏固擴大產業競爭優勢。在技術上,加快動力電池關鍵材料、車用晶片、高效混合動力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技術研發。在自動駕駛方面,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完善標準體系,有條件批准L3級自動駕駛車型生產准入。擴大消費方面,編制實施新一輪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落實好汽車以舊換新。數位化轉型方面,持續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培育和推廣工作,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數位化協同改造。(央視新聞)
在今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比亞迪集團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如果上半場的電動化是改善性的,那麼下半場的智能化是顛覆性的。我國新能源汽車無論是技術、產品還是產業鏈,均領先全球大概3-5年。我們要把握這個窗口期,堅持開放創新,以更高層次的綠色技術和產品,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在優勢互補和開放合作中出海。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表示,2025年預計新能源車銷量超過1600萬輛,隨後將進入穩定增長期,年增長率下降但保有量大幅提升,2030年預計達1~1.6億輛。2030年基於先進的端到端大模型的L4級全自動駕駛乘用車在中高級乘用車中規模商業化。歐陽明高還指出,我國汽車市場從以前的增量市場逐步轉向存量市場的周期性大變局。新能源和燃油車形成零和博弈,3-4年內市場格局就發生顛覆性變化,需要戰略前瞻,創新引領,厚積薄發。(睿見)
25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分論壇舉行,中外嘉賓圍繞自由貿易港如何賦能全球經貿合作進行討論。作為對話嘉賓,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學院院長白士泮在現場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採訪。白士泮認為,新能源和綠色經濟是中新合作的重點方向。當記者問及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和新加坡有哪些合作空間時,白士泮表示,人工智慧發展已進入需加速探索多元化應用場景的階段。他對比兩國人工智慧發展時稱:「新加坡注重技術研發,在國際連通性上有優勢,但應用場景不如中國豐富。」他認為,中新雙方可以在人工智慧領域密切合作,互補互利。(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