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國際原油市場呈現先揚後抑再反彈態勢,WTI期貨年內低點曾下探至65.22美元/桶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油價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以來,國際油價在多重因素交織中走出震盪行情。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溫與主要產油國政策調整,原油市場供需格局持續演變。當前油價雖經歷階段性反彈,但長期承壓態勢未改,未來需重點關注供應端增產節奏、全球經濟復甦強度以及地緣局勢變化對價格的擾動效應。
13月國際油價呈現"V型震盪"特徵。截至3月25日,紐約WTI原油期貨較年內低點累計上漲6.24%,報收69.29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漲幅達6.15%至72.53美元/桶。國內市場方面,上海原油主力合約同期反彈7.85%,站上538元/桶關口。
市場人士指出,中東局勢緊張與地緣政治博弈是近期油價企穩的核心動力。美國對委內瑞拉石油加征關稅的政策雖未造成供應斷崖式縮減(該國產能占比有限),但通過抬升進口成本間接支撐了價格預期。此外,主要產油國聯盟增產計劃的漸進實施節奏也緩解了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恐慌情緒。
1. 主要產油國啟動增產計劃
自2024年9月醞釀以來,主要產油國聯盟於4月正式開啟分階段增產進程。首批恢復產量規模為13.8萬桶/日,後續將根據市場反應調整節奏。此舉標誌著該組織長期依賴減產保價策略的失效——儘管閒置產能達600萬桶/日,油價仍未能穩定在8090美元目標區間。
2. 全球需求增長預期持續下調
國際能源機構最新預測顯示,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可能放緩至103萬桶/日,較此前預估調降7萬桶。貿易摩擦加劇與製造業復甦乏力成為主要拖累因素。美國對關鍵出口市場的關稅政策進一步放大了需求端不確定性。
3. 供應多元化削弱地緣溢價
儘管中東局勢反覆擾動市場情緒,但加拿大、巴西等非傳統產油區的產能擴張已形成有效替代。統計顯示,2024年全球非OPEC國家原油產量同比增加180萬桶/日,削弱了單一地區衝突對油價的衝擊效力。
4. 金融市場的空頭傾向強化
期貨市場持倉數據顯示,交易者正加速轉向看跌押注。沙特阿美下調亞洲出口官價等信號加劇悲觀預期,CFTC持倉報告顯示投機性淨多頭寸已降至近兩年低位。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行情呈現"現實強預期弱"特徵:二季度市場將面臨煉廠檢修結束後的補庫需求,疊加北半球夏季用油旺季來臨,可能支撐布倫特原油在6477美元區間震盪。但中長期看,主要產油國聯盟的增產決心與全球庫存周期拐點形成共振——若全球經濟增速持續低於預期,油價或面臨向下突破風險。
總結展望
2025年國際油價走勢呈現典型的"供需雙殺"特徵:供應端增量釋放與需求復甦乏力構成長期壓制,而地緣政治事件、政策調整等短期擾動則製造波動機會。市場預計年內布倫特原油價格中樞將下移至6280美元區間,投資者需警惕三季度可能出現的加速下跌風險。在產業布局層面,下游煉化企業可能通過期貨對沖鎖定成本,而能源進口國或藉機充實戰略儲備以平抑價格波動帶來的供應鏈衝擊。
更多油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