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杭州市正加速推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地建設,通過政策與資本的雙重驅動,計劃到2025年形成超千億規模的產業基金群,並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體系。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杭州對前沿科技的戰略布局,更通過精準的金融工具設計為行業注入強勁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杭州以系統性規劃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升級
杭州市近日公開徵求意見的《建設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地實施方案(2025年版)》,圍繞資本賦能、企業培育和市場拓展三大方向展開。其中,產業基金與上市支持政策成為核心發力點,通過撬動社會資本形成千億級投資規模,並建立覆蓋企業發展全周期的支持機制。
方案明確將引導「3+N」杭州產業基金群投向人工智慧領域,目標帶動社會資本及金融資本形成超千億元的基金規模。其中,「潤苗直投基金」作為專項支持工具,聚焦本地具備硬科技屬性的初創企業,強化早期投資與長期培育機制。該基金通過「投早、投小、投長期」的策略布局,重點解決人工智慧領域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在資金運作模式上,方案提出探索「投補聯動」和「投貸聯動」,將財政補貼與市場化投資結合,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同時建立產業基金容錯免責機制,鼓勵政府基金及市屬國資國企加大對人工智慧企業的風險投資力度,提升資本配置效率。
為推動企業快速成長,杭州將人工智慧重點企業納入上市培育名單,並提供定製化服務。方案提出通過交易所綠色通道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同時探索知名成熟發行人制度,縮短融資流程。此舉旨在降低企業上市門檻,助力頭部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高效的資金供給。
從基金直投到資本市場對接的全鏈條設計,折射出杭州打造人工智慧產業生態的戰略意圖。通過強化硬科技投資導向和容錯機制,既保障初創企業的生存空間,也為成熟企業開闢快速融資通道,形成「技術研發資本投入市場轉化」的良性循環。
總結:杭州市以2025年為節點,正通過千億級基金群與資本市場協同發力,構建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系統性支持框架。政策設計兼顧早期孵化與後期擴張需求,既凸顯對硬科技屬性的重視,又通過機制創新化解資本風險顧慮。隨著這些措施落地,杭州有望在智能計算、晶片研發等領域形成集聚效應,並為全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提供可複製的經驗模板。
更多人工智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智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