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動態顯示,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背景下,中國製造業正通過政策引導、技術突破與國際合作多維度優化產業生態。從綠色低碳行動方案到跨國產能合作,從量子計算研發到供應鏈韌性建設,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驅動經濟穩增長的核心引擎。以下通過關鍵領域數據透視2025年製造業發展的新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製造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製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未來三年重點在汽車、機械製造等傳統領域深化合作存量,同時培育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等前沿增量。數據顯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布局重大產業科技創新平台,支持企業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推動創新策源能力提升。
中國與德國強化製造業合作共識,聚焦氣候變化、綠色發展等領域深化交流。同期,荷蘭外交大臣訪華期間提及半導體出口管制議題,中方回應強調雙方互補性合作潛力。值得注意的是,日本4月核心通脹率達3.5%,大米價格同比暴漲98.4%,或影響其貨幣政策決策,凸顯全球供應鏈波動對製造業成本的傳導效應。
中國人民銀行與外匯管理局發布徵求意見稿,要求境內企業境外上市募集資金原則上匯回境內。數據顯示,在滿足發改委等主管部門備案條件下,留存境外資金可用於境外直接投資等業務。同時,證監會批准26隻新型浮動費率基金註冊發行,通過業績比較基準披露規則優化,引導資本更精準支持實體產業發展。
量子計算領域取得新進展:加州理工學院實現超冷原子的多維糾纏控制;瑞典開發出循環製造模型,可使電動車電機材料需求減少14.7%,碳足跡降低38.7%。印度通過採購15000個GPU加速AI基建建設,顯示全球算力競爭加劇對製造業智能化轉型的影響。
證券市場方面,中國神華以29.29億元收購財務公司股權,預計增厚年度淨利潤0.97億元;航天電子宣布投資4.2億元建設無人機裝備基地。融資數據顯示,滬深兩市融資餘額合計17913.08億元,機構資金淨買入約1.23億元,顯示資本市場對製造業升級的關注度持續提升。
總結與展望: 2025年製造業發展呈現政策驅動、技術引領、資本賦能的多維特徵。從綠色轉型到全球產能協同,從核心技術突破到供應鏈韌性建設,全產業鏈布局正重塑國際競爭格局。隨著鑄造鋁合金期貨獲准上市等金融工具創新,製造業將獲得更多要素支持,在穩增長中持續發揮支柱作用。未來需進一步優化政策銜接與技術轉化機制,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更多製造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造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