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鎢行業的產能與生產總量增加,市場價格高位運行,鎢行業總體呈現出平穩快速的發展態勢。
鎢是中國得天獨厚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優勢資源。中國鎢業始於1907年,從江西贛南大余西華山發現黑鎢礦起,至今已有100年的歷史。中國鎢業為中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目前,世界高科技在各領域的不斷應用和發展,但中國鎢業目前仍停留在資源大國的層面。如何才能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從而實現中國從鎢大國向鎢強國轉變,中國工程院院士左鐵鏞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自主新能力、淘汰落後產能是問題的關鍵。
中國鎢業發展潛力巨大
近幾年中國鎢行業的產能與生產總量增加,市場價格高位運行,鎢行業總體呈現出平穩快速的發展態勢。
目前,國內鎢的消耗逐年增加,特別是在硬質合金等高附加值產品領域,應用比重不斷地增長。過去,中國在比較長的時間裡是靠鎢精礦出口,隨後是仲鎢酸銨(APT)的出口,現在中國鎢粉等各種製品也開始登上了國際市場。也就是說,鎢的主要工業應用領域已經基本成熟,無論國際還是國內。
據介紹,中國鎢業發展的潛力巨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鎢資源利用率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間。現在一噸三氧化物精礦的獲取需要1.75噸地質儲量,採選回收率和加工回收率與國外比較還有較大的差距。
二是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開發潛力很大。美國的鎢產品主要應用在航天航空、家庭轎車、能源工業、起重機械、重型汽車、採礦與建築業、機械製造業和工具與模具等領域。儘管目前中國高附加值鎢產品的產量不會有太大的增長,但是產值、利潤將會提高,而高級產品的開發將創造更好的效益。
三是企業的聯合、產業結構的調整空間很大。中國有硬質合金廠250家,產能超過1,000噸的才4家,其餘企業平均產能是83.4噸,因此企業聯合兼併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的空間很大。
四是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的空間很大。現在全國每生產一噸鎢礦初級產品APT,平均排出的廢水達到100到150立方米。僅鎢鐵一項,中國年出口6,000噸左右,而一噸鎢鐵將排放300立方米的二氧化碳。從這個角度來看,淘汰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產品,加大廢渣、廢水、廢氣的循環利用,給鎢業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部分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20年以前,中國的鎢業、地質、礦山、採礦、冶金、硬質合金、鎢加工比較落後。但是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鎢業迎來了自己輝煌的成果,在若干個技術領域已經能夠和世界先進國家媲美,某些技術已經是世界的先進水平,並具有自主的智慧財產權。
從冶煉工藝上來看,為了滿足世界鎢業對冶煉產品APT、鎢粉的各種需求,中國採礦、選礦及鎢冶煉的工藝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且,結合中國的資源特點,創造性地開闢了有中國自主產權的鎢冶煉工藝,特別是各種低品位礦和高雜礦的冶煉,而白鎢礦已經能在中國生產。
鎢冶煉工藝裡面很重要的一個標誌是中國的黑鎢經過數十年的開採,已接近枯竭。為了滿足國內外對鎢的需求,中國在技術上實現了從黑鎢到白鎢的轉變,完成了白鎢的工藝,並且使它的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鎢冶煉過程中,中國特別注重環保工藝的開發應用。鎢是鋼鐵的一個重要的添加劑,大概有30%用在鋼鐵。過去大量生產鎢鐵,現在用白鎢礦和氧化鉬及五氧化二釩直接冶煉高速鋼,鎢的回收率和鉬的回收率都有明顯的提高。
目前,中國已經改變了「鎢精礦出口、鎢製品進口」的局面。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只有兩個鎢絲廠,現在已經是世界鎢絲的主要供應者,全世界燈泡70%的鎢絲來源於中國。同時,鎢銅和鎢銀合金已經在若干個領域使用,北京工業大學研製的多元稀土鎢電極已經邁向國際,占國際市場的70%。
更多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