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網際網路應用行業分析報告 >> 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數字家庭的實質性推進?

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數字家庭的實質性推進?

2011-02-25 15:39: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數字家庭已經推廣了好幾年,但至今還沒有讓普通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大凡在國內推廣普及進展不順利的事情,都以不掌握核心技術、沒有相關標準等來推卸責任。事實上,我國已形成了e家佳、閃聯、廣聯等三大數字家庭標準體系並立的局面,閃聯、e家佳還得到國際上的承認。顯然,標準缺失不是發展數字家庭的主要障礙。再者,橫跨消費電子、家用電器、通信網絡、軟體協議、內容服務等行業的數字家庭其實是多領域的技術融合,並不需要革命性的技術革新,更多的是技術整合。那麼,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數字家庭實質性推進呢?

    首先,標準體系不統一。當前我國有三大數字家庭標準體系,e家佳側重家用電器之間的互聯互通;閃聯更多的是家庭電子產品之間的智能互聯;廣聯成立時間較晚,欲打造以電視機為核心的家庭數字服務平台。顯而易見,三者的著力點不同,對數字家庭的理解肯定有偏差。雖然中國數字家庭市場足夠大,但標準體系不統一以及對數字家庭內涵理解的不一致,造成了業界的條塊分割和企業之間的割裂。這是數字家庭應用遲遲不能落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缺少實質性的業務。數字家庭推廣目的是什麼呢?如果僅僅是家庭內部電子電器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沒有任何意義。數字家庭本應是通過電子電器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為家庭成員帶來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這種便利並不是簡單替代人的勞動。當然,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實現窗簾的自動開關、微波爐的遠程控制等簡單功能,這也不是數字家庭的終極目的。數字家庭需要為廣大老百姓提供實質性的業務內容,比如智能用電、智能節水、遠程感知、智能防火、遠程醫療等。很顯然,當前國內三大標準聯盟在有關數字家庭業務創新上做得還遠遠不夠。

    所以,發展數字家庭產業亟待破除標準體系的條塊分割,立足以人為本的理念,緊跟技術進步,開拓能夠方便人們家庭生活的新業務。其實,在三網融合政策的指導下,數字家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甚至有人認為數字家庭正是三網融合的最佳載體。對於今後數字家庭的推廣普及,筆者認為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第一,成立國家層面的協調機構,推動跨行業合作。

   基於數字家庭具有跨行業、技術交叉、業務融合等特徵,建議成立國家層面的協調機構,或者採取由某一部委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模式,儘快推進標準統一、平台統一等較為緊迫的工作。當然,把三大標準體系統一起來有一定難度,誰也不會無端放棄自己研發的技術標準,畢竟各自都為此付出了巨額投資

    但是,中國雄厚的數字家庭產業以及與之相應的龐大用戶市場,足以支撐國家有智慧、有能力妥善解決標準統一問題。

    第二,與三網融合同期進行試點,加快產業化進程。

   三網融合最終落腳點就是數字家庭,或者說數字家庭恰是三網融合的最佳載體。在積極推動三大網絡以及業務融合的同時,也應把三網與家庭網絡的融合提升到同等高度。此外,為配合三網融合在全國試點,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同期進行數字家庭建設試點。目前廣東已建立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範產業基地,四川綿陽在三網融合試點方案中明確了同期推進數字家庭建設的構想。

    第三,不斷創新業務,豐富數字家庭內涵。

   正如上文所述,數字家庭不僅是家庭內部電子電器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更重要的是在互聯互通之後形成由智能控制中心進行統一管理,進而衍生出能極大方便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新業務。在這一思路下,發展數字家庭產業不能把目光停留在家庭內部,不但要跟蹤三網融合技術的最新進展,而且還要與物聯網、智能電網、智慧城市等更大範圍的技術結合起來。比如,閃聯正在推動的智能用電其實正是智能電網技術在家庭終端領域的延伸。又如,藉助物聯網技術可以更大範圍實現家居生活的智能化,人們可以通過通信網絡實現對家庭設備的遠程感知和控制。這些新業務的創新正是數字家庭內涵豐富的結果。

更多數字家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數字家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