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TM人均保有率仍較低
對於國內市場而言,儘管近幾年來我國ATM市場持續高速增長,每百萬人均ATM數量從2007年底的104台上升到2012年底的307台,增長近 200%。根據《金融時報》發布的《2012年中國ATM市場發展述評》數據,中國這一數據已經進一步接近全球平均每百萬人擁有346台ATM的平均水平,但距西歐國家每百萬人786台和美國的每百萬人1,376台差距仍然非常明顯。同時,據央行發布的《2012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截至 2012年末,每台ATM對應的銀行卡數量為8,504張,同比減少3.7%,但仍遠高於每台ATM支持4,000張銀行卡的國際標準配置水平,ATM發展落後於銀行卡。
2.ATM分布區域發展不平衡
從分布的區域看,中國的ATM主要集中布放在大中城市,在中小城市和農村的布放率還非常低。據《金融時報》的初步統計數據,目前北京與上海布放的ATM數量分列全國的第一、第二位,與西歐國家平均每百萬人擁有795台ATM的水平基本一致;而在其他一些省份,如四川ATM的布放密度剛剛超過每百萬人擁有50台,一些偏遠農村地區目前甚至沒有布放,中國ATM機行業孕育著廣闊的村鎮市場以及超6億農村人口的金融服務需求。
針對當前我國農村ATM配備基數較低、分布不均,金融服務環境較為落後等情況,我國政府陸續出台了各類支農補貼、新農保及新農合等惠農政策,並依託銀行卡進行資金髮放。央行在2011年發布的《關於推廣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的通知》中就明確提出,要在2013年底前實現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在全國農村鄉鎮及行政村基本覆蓋。截至2011年末,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已從兩年之前的2945個減少至1696個。農村(村鎮)的藍海市場將刺激中國ATM市場持續擴張。
3.大銀行占主導地位,中小銀行發展勢頭迅猛
目前,在中國ATM銷售市場上,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6家銀行,由於網點多,客戶群大,資金雄厚,占有國內約80%的ATM市場,並占據了歷年來絕大部分的ATM採購量,對推動ATM數量的增長貢獻頗多。
《2012年中國ATM市場發展述評》數據顯示,2012年,各大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郵政儲蓄、城商行、農商行等金融機構累計購買ATM設備約10.07萬台,較2011年的7.48萬台增加了約2.59萬台,增長 34.75%。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依然是ATM設備採購大戶,五大行共採購ATM設備約6.45萬台,約占全年ATM市場採購量的 63.98%,這一比例與2011年的62.27%相比變化不大。
參看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ATM自動櫃員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分析報告》
五大行憑藉自身的規模優勢,依然是ATM市場的最大客戶。此外,儘管各股份制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商業銀行擁有的ATM保有總量相對較少,但近幾年來加大了ATM的投放力度,成為助推ATM市場增長的新生力量。
4.存取款一體機已逐漸占據採購主要地位
近年來,銀行採購的金融自助設備從單取款、單存款到整合存取款功能並實現現金循環,是ATM發展史上的重要進步。國內銀行近年來對存取款一體機的採購也在持續遞增。根據2012年各大銀行的ATM採購數據,全年各大銀行共採購存取款一體機約6.08萬台,占總設備採購量約60.38%,相比2011年的47.31%有非常明顯的上升,已突破50%的臨界線,表明存取款一體機已經穩占市場主流地位。
有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我國自主循環技術不斷成熟,加之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完善,國內大量信用卡帶來自助還款需求以及中國消費者對現金使用偏好等因素,預計未來幾年存取款一體機將成為各大銀行採購的重點。據RBR數據,日本存取款一體機的採購比例為85%左右。銀行還將會對一體機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能實時記錄流通鈔票冠字號碼、具備鈔票接收等級調整功能、擁有「智能鈔箱」等。
更多ATM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ATM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