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信用事件不斷發生,其中不少涉及融資性擔保行業,擔保公司代償風險值得關注。近來媒體爆出四川等地擔保公司高管失聯以致兌付危機,讓擔保行業頓時成為眾矢之的。本篇報告試圖以時間為軸,梳理出我國擔保行業現狀及前景。
目前我國擔保行業現狀
擔保行業魚龍混雜。目前擔保公司主要分三類,一類是納入監管體系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第二類是非融資性擔保公司,第三類則是以擔保公司名義開展擔保和非擔保業務的中小型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業務由於高風險、高資本要求的業務屬性,監管部門對其監管力度較非融資性擔保業務更為嚴格。
目前監管仍面臨諸多問題。第一,監管主體仍不明確;第二,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第三,監管執行力仍待提高。部際會議對地方政府部門的約束力不足,地方管理部門的專業水平有限,加上監管法規的不健全,對於融資性擔保企業的監管浮於表面。
信用債擔保異軍突起。被擔保主體資質較差,52%為資質偏差的城投企業。主體評級占比最高的為AA-,AA-以下的也較多,另有相當一部分私募債未披露主體評級。除企業債(主要是城投債)外,多為中小企業私募債、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及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
目前我國擔保行業現狀具有以下特點:
行業集中度高。在所有涉足債券擔保的56家擔保企業中,中投保、中債增和重慶三峽三家公司擔保債券餘額分別占經擔保公司擔保債券餘額的40.6%、16.8%、16.0%,合計占比高達70%以上,擔保債券只數也占據半壁江山。
代償明顯上升。2011年以來,隨融資性擔保行業規模擴大,在保餘額上升的同時,行業整體代償率亦呈不斷上升趨勢,13年底行業整體代償率為1.6%,較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
整體風險可控,關注中投保發展。13年以來,行業代償明顯上升,但目前來看,風險仍處於可控範圍。2013年行業整體的放大倍數為2.3,與10倍的監管要求相差較遠,仍存較大的安全邊際。然而,中投保面臨的代償壓力仍較大,需關注未來追償情況以及信用風險在特定行業和區域爆發對公司代償能力的影響。
經營結構差異大,收入持續性存疑。擔保收入、投資收益和利息淨收入占比在各個公司間差異較大。投資收益可持續性存疑,信託投資的高收益受制於監管趨嚴和地產低迷,且若監管更加規範並落實,投資範圍將大大縮小。利息收入同樣不可持續,這一業務本質上為放貸,屬於監管的灰色地帶,曾一度傳言銀監會將叫停這一行為。
我國擔保行業前景分析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擔保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我國擔保行業或將分化加劇,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提高的趨勢有望持續,利用擔保增信的企業相對整體來說資質更低,產生不良貸款的幾率更高,擔保行業代償率目前已高於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兩者間的差距或將進一步拉大,資本實力弱、風險管理不到位的擔保企業將受到進一步衝擊,擔保行業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涉擔保信用事件頻發,關注代償能力和意願將不斷提高。13中森債的擔保方中海信達被媒體曝出拒絕履行代償責任,這警示投資者需關注擔保公司的代償意願。而12津天聯的擔保方天津海泰擔保在發行人陷入危機時,自身也陷入債務危機,幾乎喪失代償能力,從而導致債券實質違約。這又警示投資者需審慎評估擔保公司代償能力,尤其是對於那些中小民營企業發行人發行的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