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手機終端行業分析報告 >> 2014年國產手機市場止不住頹勢

2014年國產手機市場止不住頹勢

2014-11-20 13:21:3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近日,有消息稱「受國產手機衝擊,三星三季度利潤暴跌6成」,國產手機迎來自己的春天?機遇與挑戰並存,國產手機命運到底如何?下面看下國產手機市場情況。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到,這是一個大數據時代,任何行業都在精準的數據下無所遁形。而隨著一份份數據報告的出爐,我們不難發現,當前國內手機市場已經到一個瓶頸期。或者說,單就銷量來看,早已達到巔峰,如今正在走向下坡路。所以,別再被看起來火爆的國內手機市場的表象所迷惑,很多都只是手機廠商的營銷手段而已。

  手機銷量的下滑,從長遠來看,隨著普及率的進一步提高,將是長痛。如何將長痛轉化為短痛,在銷量下滑的同時真正提高利潤,將成為擺在國產手機廠商面前的問題。

  下滑下滑再下滑!國產手機市場止不住頹勢

  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國內手機市場最新監測報告顯示,2014年1月至10月,全國手機市場累積出貨量3.63億部。雖然數字依舊驚人,但其實已經暗藏危機。其中智慧型手機1月至10月出貨量為3.12億部,同比降幅達10.4%。10%的降幅意味著3000多萬台手機未被銷售出去,這表明國內手機市場容量已經「爆表」。從用戶層面看,新鮮度已過,頻繁換機的衝動行為將轉變為理智消費,國產手機市場將面對較長時間的「疼痛」。

  更為「悽慘」的是,國產品牌手機1月至10月出貨量共2.86億部,同比去年下降25.4%,這無疑狠狠地給了國產品牌手機廠商沉重一擊。要知道,當下,國產品牌手機廠商之間斗的還非常凶,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每家也都在宣稱銷量提高xx%,一副鼎盛的局面。

  但數據不會說謊,國產品牌手機銷量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或者說,銷量越來越集中在幾個巨頭手中,如小米、聯想、華為等。但若是按此形勢發展下去,國產品牌手機廠商又沒有更有效的方法來止血,很容易就會呈現「崩盤」趨勢。

  國產品牌崛起 價格戰將不是唯一選擇

  讓人欣慰的是,國產品牌手機在經過數年的發展以後,已經成功擊敗國際品牌,真正成為國產手機市場的主角。據工信部報告顯示,在10月份,國內品牌手機銷量占據78.2%市場。雖然銷量在下降,國產品牌手機卻掌握著絕大分發市場,也就掌握了主動求變、進攻的主動權,或許能夠將長痛變為短痛。

  從最明顯的價格元素來看,價格戰已經不再是國產品牌手機搶占市場的唯一選擇。以往國產品牌手機的主戰場是500—2000元價格區間,為了菲薄利潤斗得你死我活。而現在,隨著國產品牌的崛起,用戶對其的認可,價格也開始走向高端。據市場調研機構賽諾諮詢最新發布監測數據顯示,國產品牌手機平均價格正在上升。由2013年年初的879元上升至2014年9月的916元,其中華為表現尤為突出,均價較去年年初已經提高400元左右。

  價格的提升,意味著利潤會得到一定的上浮。整個手機市場利潤被蘋果、三星奪走的怪現象,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此外,國產品牌手機在外形、材質、製作工藝、系統等方面也都取得長足進步,為下一步進化奠定良好基礎。

  洗牌!構建生態圈是唯一出路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手機行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在整個手機行業從規模化生產,轉向精細化、個性化、定製化、多元化的轉型升級過程中,一定會引來洗牌狂潮。提前做好準備的國產手機品牌,將會因行業的變化和自身的調整因此受益。而那些仍然懵懵懂懂,只顧埋頭生產手機,罔顧市場形勢變化的國產手機品牌,將被淘汰出局。

  手機行業的轉型,除了上面提到的外形、材質、系統、價格等方面的本質屬性提高以外,更重要的是構建良性、可持續的生態圈。以小米為例,近日3億美元投資愛奇藝、購買優酷千萬美元股票,就是在內容資源上武裝自己。將內容資源和旗下智慧型手機融合起來,搭建閉環生態圈,無疑會增加用戶黏性,提升品牌價值。

  相信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有資格建立生態圈的巨頭廠商都會跟進,最終打造類似蘋果的閉環生態圈——即使Android系統是開放的,但內容可以是獨占的。而那些無力將內容資源收入囊中的二三線廠商,只能進一步在手機自身屬性上進行創新,避免掉隊。一旦有一步走錯,很可能就會遭受滅頂之災。

更多國產手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國產手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