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首家專業健康險公司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保安聯」)12月18日正式開業,這也是國內第五家專業健康險公司。
17日,太平洋保險集團副總裁、太保安聯擬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孫培堅接受記者採訪時詳細解讀太保安聯的發展模式:關注健康保險和健康管理,將藉助自貿區的創新政策空間,嘗試健康保險產品和健康管理創新和試驗。
在太保集團的大保險版圖中,專業健康險公司是最後落下的一子。隨著近兩年政府層面針對健康保險不斷出台的鼓勵政策,太保安聯在太保集團的定位和意義也遠不止健康保險經營這麼簡單。
太保安聯在集團的定位是進行健康險產品創新和風險管理的平台,同時還將為集團設立健康管理產業投資框架。目前,公司正在積極尋求通過多種方式在更多節點上嵌入健康產業鏈條。「具體操作可能由太保安聯來做,也可能由太保集團其他子公司或安聯集團來做。關鍵是聯合把這個平台搭建起來,形成核心競爭力。」孫培堅說。
太保安聯註冊資本金10億元,註冊地上海,由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共同發起籌建,其中太保集團持股77%,德國安聯集團持股23%。
布局健康產業鏈
根據中國保監會披露的數據,2014年前10月,我國累計健康險保費收入1366.56億元,同比45.25%。
孫培堅說,過去健康險公司更關注高端人群,因為這類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更高,其他收入人群不太願意支付這部分成本,隨著整個社會收入提高、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其他收入人群越來越關注到健康重要性,對於健康管理的需求也在增加。這也是太保考慮成立專業健康險公司最主要的原因。
太保安聯將利用股東資源,採用「重技術、輕資產、輕架構」模式開展業務。例如,運營模式上,太保安聯作為專業健康險的經營平台和技術中心,重點為太保旗下壽險、產險等公司提供健康險產品開發、風險控制、後援支持及健康管理服務,同時關注健康產業鏈開拓創新產品與服務。而其個人業務和團險業務銷售將分別藉助太保壽險和財險的30多萬營銷員隊伍和法人渠道進行,包括對太保集團8600萬老客戶進行大數據分析和差異化營銷。
「我們肯定會有效利用股東既有資源,再建一支營銷員隊伍完全沒有必要。」孫培堅說。移動網際網路也將是太保安聯接觸潛在客戶、服務現有客戶、提升客戶體驗的重要渠道之一。公司也會考慮與經紀公司合作,或者參與對高端法人客戶的招標。
11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擴大健康保險範圍,提出加快發展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探索開發針對特需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和檢查檢驗服務的健康保險產品。
孫培堅表示,產品方面,太保安聯主要關注疾病保險、醫療保險,上述《意見》中提及的責任保險,包括失能和長期護理保險都將是創新嘗試的方向。
太保安聯將依託安聯在全球範圍產品開發經驗,實施產品創新,嘗試開發針對特需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和檢查檢驗服務的健康險產品及藥品不良反應保險、治未病保險等創新產品。「自貿區不是稅收窪地,但可為這些嘗試提供創新政策空間。」
在他看來,健康險公司除了最基本的職能醫療險賠付外,還有很大一個功能是健康管理服務、包括就醫支持、健康體檢、康復管理、慢病管理等。隨著民眾健康管理需求上升,目前國內很多資本也都在關注健康管理行業。
據悉,太保安聯將借鑑安聯的健康管理經驗,提供醫療、護理、康復、養老等「健康保障+健康服務」相結合的產品。此外,公司正在積極尋求通過多種方式在更多節點上嵌入健康產業鏈條。
專業健康險挑戰猶在
雖然恰逢政策春風和擁有股東優勢,太保安聯面臨的挑戰也不小。
首先,健康保險經營面臨的諸多問題如部分產品定價數據缺乏、「大醫院小保險」合作難題等痼疾尚需政策推動。
而健康保險2014年以來進入較高速發展通道,但主要是壽險公司售出了較多的重疾保險,專業健康險公司發展依然瓶頸未解。前10個月,除人保健康保費收入為154.72億元外,平安健康、崑崙健康、和諧健康保費收入分別為3.5億元、8088萬元和8625萬元。
此外,中外方合資的股權模式是否能有效發揮股東優勢也是問號。據悉,太保安聯董事會設7名董事,中方5名,外方2名。安聯集團派駐了兩名高管分管精算兼財務和運營。
孫培堅認為,中端人群的健康險需求正在逐步增加。正是看到這個市場,太保和安聯兩年前已就在中國市場經營健康保險的盈利預期、銷售方式、銷售渠道、產品、以及未來10年的銷售規模都進行了深入討論,最終形成商業計劃書和規劃。
「過去兩年來健康保險政策環境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健康管理行業投資方興未艾,這些遠遠超過當年預期,公司預期可能更快實現。」他說。
過去整個行業對於失能保險的數據積累比較薄弱,因此這類保險主要是局部探索,大規模推廣較少。對於失能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健康保險產品面臨基礎數據缺乏,產品定價難、推廣難等問題。
孫培堅認為,隨著醫療體制改革推進,地方政府日益關注區域內弱勢群體的保障問題,相信未來更多政府會通過採購讓商業保險公司進入這塊市場,商業機構可以通過挖掘歷史數據進行定價,進入失能保險等領域。
更多健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健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