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兩年裡,味精行業一直面臨銷售低迷的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是產業整體產能過剩,下游需求呈減弱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在11家味精生產企業中,就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產能虧損近兩年,廣大商家苦不堪言。而隨著環保趨向嚴格、龍頭企業價格戰不斷出現以及行業整合陸續進行,當下,味精行業馬太效應日漸明顯。以下是2015年我國味精行業的市場分析情況
1、味精行業成熟度高,需求較為穩定。
目前國內味精市場產量為 200 萬噸,行業收入規模約 130 億,味精下游需求行業為食品加工業、餐飲業與居民家庭消費,三者比例約為 5:3:2。
近年來隨著調味品產品升級趨勢加劇,替代效應使得用於餐飲業與居民家庭消費的味精需求減少,同時醬油、雞精等調味料的增長導致用於食品加工業的味精需求增多,總體看味精的需求較為穩定,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少,估計未來行業需求增速在 0%-5%之間。
2、味精價格穩中有升,行業盈利能力可明顯改善。
2014 年初味精價格處於低谷,阜豐、梅花等有成本優勢,尚可微利生存,中小企業有著成本與環保雙重壓力,暫停生產但也未被淘汰出局。
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味精市場分析報告認為行業整合後雙寡頭格局已定,味精價格走高是大機率事件,將會帶動行業收入與利潤雙升,盈利能力可明顯改善。但考慮到中小企業仍有復產可能,價格提升幅度有限,我們認為未來味精價格應是穩中有升,2015 年均價(稅後)在 7200 元/噸,較 2014 年提升 9%,估計 2-3 年每年漲價幅度應在 5%左右。
3、行業整合後壟斷特徵明顯,內部難有併購發生。
經過 10年-13 年四次縮減產能後,目前味精產能約200 萬噸,略高於需求,其中阜豐(產能 105 萬)、梅花(收購伊品後產能 75 萬)兩家企業合計占比達 90%,其餘企業如中糧、樂信等合計 20 萬噸。味精行業需求穩中有降,但行業集中度高,壟斷特徵明顯。阜豐與梅花實力相仿,二者之間難有兼併收購產生。味精企業可能發生跨界收購,如梅花收購大連漢信,向生物製藥領域發展。
更多味精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味精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