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調味料的一種,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鮮味,在中國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於湯和調味汁。2015年我國味精市場價格分析如下:
前兩年,味精行業在成本線徘徊。目前在原材料價格下行和退稅的政策利好影響下,行業開始進入新階段。但在近日,味精行業的新一輪提價期顯現,2015年行業利潤將因此會有明顯增長。
記者獲悉,本周味精價格出現年內第四次上調,每噸漲幅為400元-600元,最高漲幅近7%,相比2014年底累計漲幅達15%。受益於產能整合帶來的市場集中度提升,目前行業前三名已擁有市場份額的75%,龍頭企業議價權大幅提高,有望複製染料行業發展模式。相關廠家表示,味精市場景氣度已確定性反轉,在出口退稅和價格提升的推動下,行業盈利水平進入持續提升期。
我國是全球味精生產和出口大國,味精產能占世界近75%,供給量占全球60%以上。自2011年開始,在2014年接近尾聲的行業整頓中,中小企業由於虧損大都退出市場,經營環境大幅改善。目前行業前三名擁有75%的市場份額,阜豐集團、梅花生物和伊品生物味精產能排名前三,現階段梅花生物正在收購伊品生物100%股權,如果完成將使得市場形成寡頭壟斷局面,出現與染料行業中浙江龍盛、閏土股份相類似現象。
從供需情況來看,正逐步趨於「緊平衡」狀態。目前國內現有產能約為236 萬噸,需求與淨出口合計195 萬噸,在扣除閒置產能20 萬噸後,企業整體負荷需維持在90%以上才能滿足需求。從下游市場來看,味精主要用於食品添加劑和工業需求,其中食品工業是拉動味精市場的重要力量。雖然現在居民消費往雞精傾斜,但考慮到雞精成分中含味精40%,雞精消費對味精替代的同時,也增加了味精的需求。更多相關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味精市場深度分析報告。
出口市場方面,2008年到2014年味精出口量由17.8萬噸增長至34 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1%,歐美出口占中國味精出口總量的50%。雖然歐美先後出台反傾銷政策,對我國味精出口徵收反傾銷稅,但出口數據表明,由於成本優勢和市場需求,我國味精出口量依舊保持較好的勢頭,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在10%以上。
總體來看,在經過去產能和環保治理帶來的行業整合下,味精市場正迎來景氣度提升周期。考慮到下游需求穩健增長和行業集中度的提升,相關廠家預計未來3 年,味精行業將出現年均1000元每噸的漲價幅度。另外,味精原料玉米和煤炭價格已處於市場底部,原材料帶來的成本支撐作用,也有助於味精市場價格上行。
公司方面,梅花生物擁有53萬噸產能,維持滿負荷生產,目前正在收購伊品生物,完成後總產能將上升至80萬噸左右。2014年年報顯示,公司味精業務收入占比近40%,受益產品漲價的彈性較大。另外,公司其他兩大主導產品蘇氨酸和賴氨酸,價格也出現盈利拐點,將有效增厚公司淨利潤。蓮花味精擁有30萬噸味精產能,2014年年報顯示味精收入占公司比例為69%。
更多味精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味精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