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化工行業占工業經濟總量的20%,因而對國民經濟非常重要。許多中國石化企業「走出去」已經在路上。中國石化行業有喜有憂,有機遇也有挑戰,我國石化產業應該藉助十三五規劃來加強發展。
目前我國石化產業進入了以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綠色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新的發展階段,是中國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行業,推進「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將列入石化「十三五」規劃重點,推出一批重點的合作項目,重點規劃建設若干海外石化/化工產業園區。
這是9月17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從2015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分論壇——油氣化工行業「走出去」研討會上了解到的信息。與會專家認為,亞洲特別是中國收購方非常活躍,全球石油化工行業的併購活動正從低谷復甦,未來一年交易量將持續增長。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已經成為基礎完善、門類齊全、技術管理水平較為先進、主要產品位居世界前列、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戰略基礎產業。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整個產業面臨市場需求增速下降、人力資源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加大等突出問題,急需尋找市場新的空間和增長的新動力,加快走出去步伐、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成為必然選擇。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在會上透露說,中國政府將能源化工列為中國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行業,中國石化聯合會將推進「一帶一路」 發展戰略列為「十三五」規劃的重點。「我們將推出一批重點的合作項目,開拓一批新興市場,培育一批走出去的優質企業,構建和完善我國石化產業全球布局,培育對外貿易新優勢、拓展國際市場新空間,提升國際合作產業的合作水平。」
據了解,未來「走出去」在加強海外油氣供應能力建設的同時,將推進「一帶一路」石化全產業鏈合作。做實東協,擴展中東、推動中亞、俄羅斯的煉油產能合作布局,並充分利用境外輕烴資源,發展境外烯烴業務。在天然氣、煤炭資源豐富的國家,發揮其資源優勢生產甲醇及下游產品。同時,有序推進煤制氣、煤制油等煤炭加工轉化領域合作、推動我國煤炭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走出去。推進橡膠、磷、鉀、化肥、農藥、燃料、氯鹼等傳統優勢產能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將重點規劃建設若干海外石化/化工產業園區,推動上下游一體化的鏈條式轉移、集約式發展。
此外,深化工程、技術和裝備合作,以及培育對外貿易新優勢也是重要方向。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儲運、港口、電力、路橋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市場,建立示範工程,樹立中國品牌,打造EPC總承包的競爭優勢。更多最新石化行業政策及前景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石化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這無疑將為全球併購活動的低谷復甦提供動力。「面對低油價,業界基本上採用需求約束、注重成本節約和戰略併購的策略。」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大中華區管理合伙人石得瑞認為,雖然2015年上半年石油化工行業交易量減少了20%,但相比2012年的低谷已大幅回升,未來12個月,所有行業參與者的併購活動將繼續增加。其中,亞洲特別是中國收購方發揮著非常活躍的角色,中國已從一個小型併購市場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併購市場,而且與以往通過併購獲得新技術的思路不同,現在很多公司是為了提高國內外資產的競爭力。
據了解,目前中央企業成為中國石化產業「走出去」的先鋒隊和主力軍,初步構建了全球化的資源、原料、生產、營銷、服務、物流倉儲乃至研發網絡;而民營企業積極在海外投資油氣、煉化、化工等,正在成為中國石化企業海外投資併購的重要力量。
而在中國石化企業「走出去」中,資本運作方式無疑是關鍵一環。作為中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重金「囤貨」。據該行企業局副局長繆信山介紹說,目前國家開發銀行針對「一帶一路」戰略建立了長期的跟蹤信息,目前涉及到64個國家900多個項目,投資額可能在8000億美元以上。到 2014年底,該行支持的一帶一路項目已經超過400個,涉及到能源、礦產、交通基礎設施、設備製造、產業園區等等,貸款餘額大概超過900億美元。
更多石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