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日常生活一直都在排放二氧化碳,而如何通過有節制的生活,例如少用空調和暖氣、少開車、少坐飛機等等,以及如何通過節能減污的技術來減少工廠和企業的碳排放量,成為本世紀初最重要的環保話題之一。
「對石化和化工企業而言,未來的競爭更多的是排放空間的競爭,只有儘早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和積極減排,才有可能獲得更合理的配額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2020年前是碳交易市場的試運轉期,企業應密切關注政策及市場的變化。」這是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在石化和化工企業全國碳交易市場能力建設高級研修班開班儀式上指出的。
11月17~18日在北京開班的該研修班,被業內認為是繼11月4日《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石化和化工行業全面參與2017年碳交易市場啟動工作的首個重大活動。據2016-2021年中國石化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了解,石化和化工行業有關產品的碳排放基準值也正在緊鑼密鼓制定當中,年底之前將上報國家發改委。
蔣兆理透露,目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准入門檻是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6萬噸以上的企業。到2020年以後,門檻還將進一步降低,年消費5000噸標準煤以上和折算年碳排放量在1.3萬噸以上的企業也將被納入。未被納入的企業將接受碳稅,屆時會對石化和化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我們採取的配額分配方式以免費為主,可能持續5~10年,以先進企業單位產品二氧化碳排放值為基準值。未來還會對碳排放實施嚴格的分配製度,即向社會公布各行業的基準線及排放因子的預設值。只有積極應對、技術領先、單位排放低的企業才能生存下去;而對於不配合、不建立台帳的企業,國家將採取相對保守的預設值來測算其排放量,企業獲得的配額將比應得的少很多。目前中央正在督促發改委加快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建設,而按『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要求,發改委也在跟財政部、稅務總局積極研究碳稅。」蔣兆理說。
另據蔣兆理介紹,目前國務院正在積極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的制訂;發改委則在積極推進公共信用平台建設,所有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企業都將進入該信用平台。
北京環境交易所副總裁周丞介紹說,國家配額分配方案是一個法人單位一個配額,配額將由國家確定基本規則,地方具體執行。企業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碳交易政策,構建好包括碳排放、碳資產、碳交易等在內的一整套管理機制。
企業對即將啟動的碳交易市場也做出了積極反應。鄂爾多斯集團下屬氯鹼化工分公司能源精益主管郝遠表示,目前履約時間已非常緊迫,如果企業在全國碳交易市場能力建設中走不到前面就可能被淘汰,因此他們正積極採取應對措施以搶占先機。凱瑞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文同認為,對於石化和化工企業而言,碳排放權交易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新天地。
研修班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低碳聯盟、中節能諮詢有限公司、北京環境交易所等主辦,來自全國100餘家企業的學員參加了首次培訓。
更多石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