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免費報告 >> 藥品 >> 2016年乳業遭遇多事之秋 行業洗牌加速

2016年乳業遭遇多事之秋 行業洗牌加速

2016-12-21 09:17:43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16年對於乳業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

  一線龍頭乳企遭遇多事之秋,上游養殖企業50%以上虧損,而嬰幼兒配方奶粉板塊內企業在高庫存壓力下,出現業績下滑、虧損等現象真實寫照,隨著奶粉新政「註冊制」的深入實施,國內奶粉市場必將迎來一波新的洗牌。

  處於行業寒冬中的乳企如何在競爭中存活完好的活下來,將成為乳企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未來國內乳製品行業的競爭將進入白熱化,奶價回升對養殖企業帶來利好的同時,必將增加乳製品加工企業的成本,跨境購、進口大包粉及液態奶依然充斥著國內市場,預計2017年,整個乳製品行業總體要好於2016年,但困難依然存在,而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隨著行業洗牌的加劇,也行業將迎來拐點。

乳業

  上游奶牛養殖業50%以上虧損

  受國際奶價低迷、國內「奶剩」影響,我國奶牛養殖業2016年延續了前兩年的低迷狀,五成以上奶牛養殖業虧損讓奶農苦不堪言。

  眾所周知,2013年,「奶荒」背景下讓奶農過了一個好年景,但是,從2014年至今,我國的原奶價格一路「跌跌不休」,導致國內奶牛養殖企業大面積的虧損,為此,奶業被銀行列為「高危」行業的名單。

  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在第七屆中國奶業大會暨2016中國奶業展覽會上透露,據定點監測,今年3月份,國內奶牛養殖虧損面已達到51%,比去年高了5.8%。更嚴重的是這種狀況還在擴大蔓延。

  事實上,從2013年的「奶荒」,到如今的「奶剩」,殺牛倒奶現象頻頻發生,奶價下跌致使奶牛養殖業籠罩在虧損的陰霾中,低迷的奶價與不散的霧霾一樣,讓奶農壓抑的喘不過氣來。

  今年上半年,《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大包粉加工企業,它們每天都是滿負荷生產加工大包粉,有的乳業收購的原奶,在不能全部加工成乳製品的情況下,不得不將收購的原奶加工成大包粉儲存,也有養殖企業將賣不掉的鮮牛奶進行加工儲存。但是,每加工一噸奶粉,都會給企業帶來損失。

  記者走訪的山東、河北等市場,因奶價低迷,很多奶農不得不賣掉或殺掉一部分奶牛,特別是有貸款壓力的奶農,他們的日子更是艱難,不少小規模型牧場最終以倒閉收場。

  其實,國內奶牛養殖業的景氣度指數如何,從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中可一窺究竟。

  在港上市的現代牧業則是國內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其發布的2016年半年報業績顯示,受原料奶售價下跌影響,現代牧業上半年收入為25.70億元,同比下跌8.8%;截至6月底, 現代牧業中期由盈轉虧,虧損額為5.66億元,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5.07億元。

  虧損5.65億元!這是現代牧業自2010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現代牧業的虧損也讓國內專家對於大型牧場是否適應中國國情提出了疑問,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奶牛養殖企業中,現代牧業虧損不是個案,其它的中小型牧場在2016年同樣面臨虧損的壓力。

  同為大型牧場的西部牧業,今年同樣受生鮮乳價格下滑導致業績虧損。

  根據西部牧業三季報業績顯示,1月份-9月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1億元,同比下降3.8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772.66萬元,同比下降400.5%;扣非後的淨利潤為6808.62萬元,同比下降14.53倍。

  對於利潤的下降,西部牧業表示,主要原因為生鮮乳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下降;同時由於2015年6月份收購全資子公司西牧乳業,該公司尚未達到預期效益,而新產品研發支出及市場開拓等相關費用投入較大,致使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增加;公司經營性流動資金借款較上年同期增加,導致財務費用較同比上漲。

  同樣,原生態牧業作為國內一家乳牛畜牧企業,公司業績自2015年開始下滑,原因就是國內原料奶價格持續回落。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原生態牧業首次出現虧損。

  數據顯示,原生態牧業今年上半年原料奶銷售量升價跌,公司上半年牛奶銷售收入同比減少5.0%至5.14億元,減速有所放緩。由於原料奶平均售價同比下降12.9%至4005元/噸,銷量同比增加9%至1.06萬噸,所以銷售收入減少主要是國內原料奶價格下降所致。公司每頭牛年平均產奶量10.2噸,同比提升6.3%。牧場乳牛數目同比增加1382頭至5.1萬頭,成母牛數量有所上升。

  另外,乳牛公允價值變動虧損增加1.1億元。加之國內原料奶價下跌使得報告期內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減銷售成本由去年同期的虧損1.46億元擴大至虧損2.56億元,公司業績由去年同期盈利1090萬元轉為虧損1.36億元,每股基本虧損為3.5分。

  儘管公司開展肉牛飼養業務,並適時開展全脂粉加工業務來應對,但是,未來原料奶價格如果還在低位徘徊,公司依然面臨較大的壓力。

  2015年12月2日登陸香港交易所的中地乳業,受原奶價格下降影響,公司上市以來業績遭遇重創,面對行業現狀,中地乳業在做好牧場建設的同時,計劃將向下游進軍,從事生產鮮奶及酸奶等高端產品。

  原奶價格下滑,迫使奶牛養殖企業向下游產業鏈延伸,現代牧業、中地乳業還有中國聖牧,它們紛紛將觸角深入下游推出自有品牌的乳製品。

  在一個相對缺奶的國家,竟然出現「奶剩」。追其原因,一方面來自進口大包粉的衝擊,一方面,受經濟下滑國內消費疲軟等因素影響,乳製品的銷售情況並不樂觀,這就導致了乳企對原奶的需求在下降,另外,在「奶荒」時,不少乳企進口了大量的大包粉進行儲備,這也導致乳企對原奶的需求有所下降。不過,隨著國內奶牛數量的減少,國際奶價的回升,國內奶價自9月份以後開始出現回升。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今年受原奶價格下降,不少養殖企業處理了一部分奶牛,而這個數量大約在80萬-100萬頭左右,截至目前國內大約有500萬-600萬頭奶牛,奶牛數量的下降,直接影響是鮮奶量的下降。使得不少奶牛養殖企業從9月份至今的日子相對好過了一些。

  事實上,每年的3月份-6月份是傳統的奶農賣奶相對困難的日子,其它時間相對好一些。另外,受原材料價格下降,國內的養殖企業的成本也在下降,雖然與國際上相比不具備競爭優勢,但是,對於目前3.5元/公斤的原奶價格還是有利潤可言的。而上海地區4.6元/公斤的價格,讓上海奶農成為最幸福的奶農,因為只要原奶質優,光明乳業都會照單全收。

  綜上,2016年,在整個原奶價格下行的壓力下,養殖企業的虧損已經定局。隨著國內奶牛數量的減少,原奶價格逐漸回升,奶農在保證原奶質量的前提下,只要合作企業按照合同收購,奶農接下來的日子要比2016年要好過一些,2017年多數奶牛養殖企業將會盈利。

  伊利遭舉牌 蒙牛陷人事變動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作為乳製品行業內兩大龍頭企業,在2016年都遇到了不小的「坎」。

  作為A股市場中的藍籌股,伊利股份穩定的業績收入成為不少穩健投資者關注的標的。而伊利股份,也一直勤勤懇懇的深耕主業,在打造全產業鏈模式的同時,還積極走出去尋找更好的奶源。然而,就因為公司股權相對分散,公司遭遇陽光保險的舉牌,而不願被別人「打擾」的伊利,不得不停牌並祭出重組方案來應對險資舉牌。

  通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伊利股份決定通過定增收購中國聖牧股份,險資舉牌,撮合了一樁美好的「姻緣」,兩者的結合被業內看好的原因是雙方可以通過協調作用實現「1+1」大於2的效果。

  根據定增方案,伊利股份擬以15.33元/股的發行價,向包括呼市城投、內蒙交投在內的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約5.87億股,限售期為60個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約90億元。

  此次定增所募集資金的用途,除了投資紐西蘭乳品生產線建設項目、國內高附加值乳品提質增效項目等項目外,其最大部分即46億元擬用於收購中國聖牧股份,收購總數為23.51億股,收購價格為2.25港元,總計52.9億港元。收購完成後,伊利股份將持有中國聖牧37%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並獲得中國聖牧的控股權。

  眾所周知,中國聖牧是做有機奶的上市公司,通過收購,伊利股份能夠強化上游奶源供應。

  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中國聖牧擁有奶牛12.20萬頭,其中有機奶牛8.38萬頭。其有機牧場位於烏蘭布和沙漠,污染少且擁有有利的氣候優勢,因此奶源質量尤其是有機奶源質量較高。另外,公司還是唯一一家通過歐盟乳業標準的沙漠有機產業鏈企業。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聖牧擁有資本市場平台,而伊利股份不但可以通過香港資本市場平台進行海外融資,還可以通過聖牧補上在有機奶方面的短板。對於聖牧而言,在創立之初與蒙牛的關係十分密切,如今再與伊利捆綁在一起,為自己的未來發展找到了靠山,在當前原奶價格低迷的背景下,也為公司原奶的輸出找到了買家。因此,雙方聯姻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伊利股份與中國聖牧的聯姻,雖然是在陽光保險倒逼下的結果,但是,雙方的結合還算圓滿,伊利可以安心的實施公司的既定戰略。

  然而,蒙牛就沒有那麼幸運了。2016年對於蒙牛來說可以用「動盪不安」來形容。在業績不理想的背景下,中糧又啟動了國企改革,在這樣的背景下,蒙牛乳業迎來換帥之舉。

  與伊利股份被舉牌時間相近,9月15日,當大家都在歡度中秋之際,蒙牛乳業宣布換帥,陪同蒙牛乳業4年的總裁孫伊萍辭職,而有著達能「標籤」的原雅士利高管盧敏放正式接任總裁一職,這也讓外界對於蒙牛與達能之間的關係變得敏感。

  蒙牛表示,達能要想在二級市場上增持蒙牛股份必須徵得第一大股東中糧的同意。言外之意就是蒙牛不會輕易的賣給達能的,請大家放心。

  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則是蒙牛的業績不是很理想。特別是收購雅士利後,受雅士利業績下滑拖累,蒙牛的財務數據開始變得難看,最終走上虧損之路。

  蒙牛乳業最新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6年淨利潤將出現較大虧損,而造成公司虧損的原因有3個,一是對投資雅士利公司產生的商譽進行減值;其次是公司一次性出售庫存大包粉產生損失;另外,一家重要的聯營公司預計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蒙牛所提的聯營公司則是指在中國香港上市的現代牧業。受雅士利和現代牧業兩家公司預虧所致,蒙牛乳業遭遇8年來首次虧損,這對於一家國內乳製品龍頭企業來說,壓力定會不小。

  對於未來發展,蒙牛乳業表示會繼續聚焦品牌與產品的創新,合三大股東之力,整合產業鏈和國際資源,全面提升企業運營效率,進一步強化渠道和營銷體系,保持業務的持續穩定成長。

  事實上,自從盧敏放上任公司總裁後,其最大的動作就是對蒙牛的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同樣,雅士利的調整也已經進入實施階段。

  蒙牛表示,「新事業部制將幫助蒙牛形成以消費者、市場為導向的組織模式,通過集團集中採購、奶源統一管理等方式,整體運營效率將大大提升,每一個業務單元也將更加聚焦、更均衡發展」。

  而在新總裁盧敏放看來,進入2017年,公司的工作重點是進一步強化渠道和營銷體系,聚焦品牌優勢資源,全面提升營運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時加強產業布局,更好地整合上下遊資源,為實現公司的長期戰略目標打下紮實基礎。

  作為國內體量最大的兩家乳業,伊利股份與蒙牛乳業在2016年都遇到了一些困擾,伊利股份已經通過重組暫時應對了險資舉牌,但是,股權分散問題仍未解決。而蒙牛在完成組織架構調整後,公司將進入盧敏放時代,而這位「空降」的職業經理人能否帶領蒙牛走上新的輝煌,其改革成效如何?尚需要時間的檢驗。

  「註冊制」促奶粉行業大洗牌

  縱觀整個乳製品行業,在行業增幅繼續減慢的行情下,各家企業紛紛自調結構來應對。

  而在乳業板塊中,嬰幼兒配方奶粉作為寶寶們的口糧,再加上二胎政策紅利即將到來,越來越多的乳企都想來分享嬰幼兒配方乳粉這塊蛋糕。面對雜亂的奶粉行業,被稱之為史上最嚴的奶粉新政「註冊制」10月1日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奶粉行業迎來一波大的洗牌。

  事實上,每一個國產奶粉企業都過得戰戰兢兢,用他們的話說,操著賣「白粉」的心來做奶粉,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為中國的奶粉行業真的傷不起。

  眾所周知,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讓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失去信任,經過8年「抗戰」,在恢復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方面,國內乳企做了大量的工作,從目前的輿論來看,消費者對於國產奶粉的信心在逐漸增強,從市場占有率來看,國產奶粉大有超越進口奶粉之趨勢。

  但是,當前的奶粉行業並不太平,競爭也非常慘烈。這從奶粉上市公司業績上可以看出,當前國內奶粉行業的景氣度。而作為國產奶粉龍頭企業的貝因美,公司業績的虧損成為奶粉行業的一個縮影。

  根據貝因美財報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9月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30億元,同比減少30.79%;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4.09億元,同比減少89.45%。

  從曾經的行業老大到虧損大戶,貝因美自2014年至今業績持續低迷。在2016年半年報中,貝因美將公司業績下降的原因歸咎為,受市場假奶粉事件以及奶粉新政配方註冊制過渡期行業秩序混論影響所致。

  事實上,奶粉註冊制早在2015年就提上日程,貝因美為處理庫存曾授信給經銷商,先發貨後打款的政策,致使公司2015年的應收帳款激增,而這一舉措,也讓貝因美承擔了不少風險。

  如果說貝因美的虧損與公司管理有一定的關係,那麼雅士利的巨虧多少反映了行業的困境。

  近日,蒙牛和雅士利同時發布了2016年業績盈利預警公告,雙方均表示在報告期內公司預計業績虧損。

  其實,作為國內兩大巨頭,在伊利股份奶粉大幅度增長帶動公司業績增長的同時,也拉大了與蒙牛乳業的距離,為趕超伊利,蒙牛做出了收購雅士利補充奶粉板塊的舉動,然而,這筆買賣不僅沒有提升蒙牛業績,反而成為累贅拖累蒙牛業績,致使公司走上虧損。

  縱觀雅士利近兩年來的業績表現,可以用萎靡不振來形容。今年上半年,雅士利淨利潤約1500萬元,同比下降80.06%;對於2016年全年業績,公司預計虧損。

  雅士利將2016年預虧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受進口品牌及跨境電商奶粉衝擊較大、紐西蘭工廠利用率低增加成本,以及雅士利渠道轉型及內部整合帶來了更多成本費用。

  不過,雅士利業績下降的同時,伊利股份的奶粉板塊在今年上半年也表現不佳。今年上半年,伊利奶粉及奶製品業務的營收同比下降了24.05%。

  伊利股份在中報中表示,境外嬰兒奶粉廠商通過海淘和跨境電商等渠道,快速搶占國內嬰兒奶粉市場份額,致使在報告期內國產嬰兒奶粉品牌的市占份額同比下降。

  面對奶粉行業慘烈的競爭,部分奶粉企業開啟轉型之路,而做保健品成為奶粉企業下一個掘金點,合生元就是其中的一家。

  繼2015年9月以13.86億澳元(相當於76.76億港元)併購Swisse83%股權後,合生元再度加碼,近日,公司發布重大事項公告稱,董事會決定以3.11億澳元(相當於18.087億港元)收購Swisse剩餘小股東17%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 ,併購一年來,Swisse銷售得到強勁拉升。今年上半年,Swisse的收入同比增長34.9%,至12.84億元,在合生元營收中的占比高達42.68%。

  據合生元透露,2017年3月,合生元將啟動Swisse的中國市場落地計劃,未來將整合集團嬰童渠道將其變成家庭健康營養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之一。對於收購Swisse一事,合生元稱,Swisse能夠給集團帶來獨有機遇。

  事實上,產能過剩、跨境電商衝擊、奶粉新政出台,這些因素都對國內奶粉企業的發展增加了障礙,特別是在配方奶粉註冊制的實施,讓那些擁有多個配方品牌的乳企開始集中處理庫存,價格戰也就變得更加激烈。

  一組數據可以說明我國配方奶粉行業實施註冊制的必要性。

  數據顯示,國內配方乳粉品牌線上與線下兩者合計大約有3000多個,一個奶粉企業,可以生產幾十個甚至近百個系列,一方多品牌現象嚴重,有的企業為調動零售店積極性,推出零售店專賣產品,實際上產品配方雷同,價格卻差異很大;有些貼牌代工廠生產幾十個品牌的奶粉實則都是使用同一配方,改頭換面後又冒充新產品上市。按照國家註冊制要求,未來每家乳企原則上不超過3個配方系列,估計品牌數量最多500個-600個。

  也就是說大約有八成配方粉品牌退出市場。為此,2017年將是嬰幼兒奶粉行業的拐點之年。

  為解決品牌多而亂的現象,國家推出奶粉配註冊制,旨在提高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的准入門檻,按照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解釋,註冊制將重點對企業研發能力、檢驗檢測能力以及食品良好生產規範、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等進行審查,並將對產品的科學性、安全性進行專家審評。

  「每個企業不得超過3個系列9種產品配方」,並要求「同一企業申請註冊的同年齡段產品配方應當具有明顯差異,並有科學依據證實」。另外,無論是國產奶粉還是進口奶粉都將納入註冊制的監管範圍。

  而在今年,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制政策的實施,成為配方奶粉行業的大事件,而其帶給乳業的影響也將是深遠的,這一政策必將引發奶粉行業進一步洗牌。

  根據Euromonitor 數據顯示,2015年配方奶粉市場規模約為1151億元,國內其它小品牌市占率約25%-30%。目前行業觀察到的公認數據是176家(國內103家、國外73家)企業,註冊制規定每個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如果以線上線下3000個品牌計算,大約80%的品牌將淘汰。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雜牌奶粉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及鄉鎮市場,當這些品牌退出市場後,將騰出大約200億元的市場空間,而這塊空間將利好國產奶粉企業。

  「一線外資品牌價格帶偏高渠道不夠下沉,不具備搶占三線及以下城市奶粉市場的能力,預計三線及以下城市將騰出100億元-200億元的奶粉市場空間,大機率會被國產品牌瓜分,屆時,貝因美、伊利、聖元、雅士利最為受益。加上,2017年全面二胎效應將正式釋放紅利,預計2017年奶粉需求量增加在5%-10%之間。」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不過,對於整個國產奶粉業來說,2017年雖然比2016年的日子要好過一些。不過,當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標籤標識監督管理通知於2016年12月7日開始實施,在業內人士看來,「清潔標籤」行動對國產奶粉不公平,因為進口奶粉在國外有市場,它們可以在境外宣傳,通過網站消費者可以看到它們的宣傳圖片,但是,國產奶粉則不同。、

  也就是說,以往「有益智、增強抵抗力、增強免疫力、保護腸道」等功能性表述將在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標示中不再體現。時下,嬰幼兒配方乳粉註冊制已經進入註冊階段,其中,標示和說明書樣稿及其聲稱是註冊審評的重要內容。

  奶粉註冊制的實施,意味著我國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配方管理已經上升到藥品監管的級別,配方註冊制堵住了奶粉的「忽悠門」,也標誌著配方奶粉「一名取勝」的時代即將終結。隨著各家企業的努力,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在經歷了2016年去庫存壓力後,2017年必將迎來業績拐點,隨著註冊制在2018年靴子落地,奶粉行業將回歸正常。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