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IT基礎設施及其承載的應用已經成為眾多企業運營的重要基礎和核心資產,IT設備的技術複雜度和集成度越來越高,對技術服務的碎片化需求越來越凸顯。據統計,IT服務市場已經成為整個IT市場中僅次於IT硬體的第二大細分領域,市場規模高達3000多億,甚至高於軟體市場。與此同時,隨著「網際網路+」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網際網路+」不斷夯實「IT服務化、服務IT化」基礎,使IT服務行業呈現出網絡化、遠程化以及實時化大發展趨勢。以下是報告大廳小編整理的2017年IT服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市場結構的重大改變
一方面,雲計算大量吞噬傳統IT服務業務;另一方面,新技術和應用,又產生了更為巨大的IT服務機會。
亞馬遜、微軟、谷歌、甲骨文以及國內的阿里巴巴等巨頭都在發展雲業務。雲市場發展如此之快,亞馬遜的AWS已經發展成年收入70億美元的業務,預計到2020年,可達到500億美元。微軟、阿里巴巴的雲業務體量雖比不上亞馬遜,但是增速更快,在過去一年基本實現翻倍。現在不僅中小企業紛紛將IT需求轉移到雲端,銀行等對IT應用要求極為苛刻的企業也在轉向雲服務。企業的IT架構向雲轉移已經成為業內公認的趨勢,結果就是原本大量的IT服務需求在消失。
雲計算吞噬大量傳統業務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業務機會,主要是圍繞雲平台的建設、運營管理、諮詢等。雲平台建設具有更高的複雜性,無論是前期規劃還是硬體配置,或是系統搭建,通常都有更高要求,這對相對高端的IT諮詢業務來說是機會;網際網路是雲系統應用的關鍵,雲平台從基礎到應用都將考慮移動和互聯的因素,這也是機會;未來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商業資產之一,大數據分析和價值挖掘以及衍生出來的IT業務機會、信息安全需求等增加。但是這些機會並不是普惠性的,因為服務要求更高,所以會更易流向綜合實力領先的IT服務供應商。
除了雲平台出現所帶來的替換性機會,更大機會是新技術新應用所帶來的新的IT服務機會。主要體現在以移動互聯、雲計算、社交、大數據為代表的IT技術變革帶來的市場機遇,也就是IDC公司所說的第三平台的商機。此外,虛擬現實、智能製造、智能硬體等很多新的領域都會出現重大機會。企業最好能夠結合自身的技術專長和資源優勢,就戰略性機會進行逐一梳理,並確定戰略發展方向。企業現在已經到了不得不做出改變的時候,而最大風險是押錯未來的行業走向。
2、優秀人才緊缺成為產業面臨的重大問題
人才緊缺,成本不堪重負,現在是業內管理者心中最憂慮的事。近幾年網際網路企業大量崛起,他們的薪資水平之高,國內傳統IT服務企業無法望其項背。
以北郵和北航的畢業生為例,在BAT里前50%~60%的人,或者二線網際網路公司里前30%的人,2~3年開發經驗,標配年薪35萬元起。4~5年工作經驗,能帶團隊、能解決常規技術難題的骨幹員工,標配年薪60萬~70萬元。以前,國內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會通過校招和完善的培訓體系培養大量人才,最終會有一部分流出,形成為產業輸血的良性循環。但是這兩年,因為全社會數位化換轉型的巨大需求,企業對「碼農」競爭激烈,標杆企業一再提高價碼,助推了整個IT行業的薪資期望。
更要命的是,網際網路企業的現金流極其充沛,要麼一輪輪融資(易凱資本王冉給出的數據顯示,2014年拿到天使輪投資的公司達到812家,拿到A輪的達到846家,拿到B輪的也有225家),要麼營收50%增長,淨利率30%(百度的財報)。也就是說,還有很大的薪資增長空間。只要他們覺得缺人,人才就會源源不斷流向他們。這樣的人才環境造成的結果是優秀的增量人才幾乎被網際網路企業卷得乾乾淨淨,存量人才也大量流失。
所以業內企業高管感慨:現在業內人才質量下降厲害,這是產業面臨的最大危機。都說服務外包企業是輕資產的,人才就是最重要的資產,現在卻在面臨被釜底抽薪的境地,能不是最大的危機嗎?為了維持運營,服務外包企業的重心不斷向二三線城市轉移。保證人才質量和攀升產業價值鏈,這是相互促進也相互制約的一對因子。這個局怎麼破,正考驗著業內管理者的智慧。
3、資本力量在改寫企業發展規則。
2015年,絕對是科技行業併購繁忙的一年。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認為,在中國政府鼓勵科技和創新以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影響下,VC/PE積極參與,行業激烈整合,大公司都在推進併購擴張戰略。
2015年,在大型併購案例上,我們看到了阿里巴巴收購優酷土豆,攜程和去哪兒合併,美團和大眾點評聯姻,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合併。一句話:壟斷正在加劇!未來的市場競爭,很大程度就是這些企業集團之間的競爭。這實際上反映了最領先企業競爭理念的變化。一方面利用資本傾銷,蕩平還處於發展早期的潛在競爭對手,消除威脅;另一方面,為了保證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被淘汰,通過併購甚至跨行業併購進行戰略卡位;第三就是巨頭企業之間通過優勢資源的整合利用,為當前業務建立足夠深的護城河。這樣的競爭理念已經延伸到了IT服務業。
2016-2021年中國IT外包服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指出,在「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未來IT服務將呈現出3個趨勢:
一是IT服務的交付將全面實現網絡化,即購買IT設備的一些售後、維修服務,逐漸開始採用網際網路的方式提供服務。其中,雲服務本身就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的服務。
二是很多IT的運維呈現出遠程化的趨勢,很多傳統行業,也開始採用IT的手段提供監控和服務。
三是服務的實時化。有了網際網路以後,信息之間傳遞的延時基本上沒有了,所以可以實現實時化服務。
總之,在「網際網路+」時代,未來的IT服務都將和網際網路融合,大大提高IT服務的效率,降低IT服務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網際網路+」的融合使得每個用戶使用產品的情況,包括每一台設備和終端的運行情況都可能通過網絡的方式匯總到後端服務平台。在這樣的背景下,特別是隨著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展,個性化IT服務將變為可能。我們可以針對每個客戶的需求,針對每一台計算機伺服器不同的運行情況和使用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解決方案,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眾所周知,現在服務行業正在全面擁抱「網際網路+」,許多傳統行業都已經O2O了。那麼,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做好服務行業的IT服務呢?關鍵是要為客戶搭建一個以數據為核心的網絡化服務平台。因此,IT企業在提供服務時需具備四方面的能力:第一,網際網路要支持實時在線移動互聯的要求。第二,要能夠打造一個全面感知泛在的物聯網,具備數據採集方面的能力。第三,要能挖掘價值巨大的海量數據,幫助客戶在這些海量數據中挖掘出價值。第四,幫助客戶構建一個動態的雲化的資源。
更多IT服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IT服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