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市場的迅速發展,中國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世界汽車領域最大的蛋糕。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從行業發展態勢看,2017年汽車零部件產業面臨更多機遇和挑戰。下面通過汽車零部件企業經營業績來分析一下2017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趨勢。
汽車零部件行業是汽車產業的關鍵夥伴,零部件上市公司方面,在61家公布2016年年報業績預告的汽車零部件公司中,按照預告淨利潤最大變動幅度來看,超九成企業實現了淨利潤增長。從預告淨利潤下限來看,29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超過1億元,占比47%。
儘管如此,零部件業內人士仍對記者表示,「主機廠給發動機廠打工、發動機廠給博世打工」的態勢依舊未打破。目前,國內零部件公司仍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並沒有構建自己的生態圈系統。與博世、佛吉亞等國際巨頭相比,產品差距明顯。
《證券日報》記者整理數據顯示,61家公布2016年年報業績預告的汽車零部件公司中,25家業績略增,21家預增,3家續盈、6家扭虧、1家首虧、1家減虧、1家預減,3家略減。按照預告淨利潤最大變動幅度來看,超九成企業實現了淨利潤增長,只有6家企業預計淨利潤同比下滑。從預告淨利潤下限來看,29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超過1億元,占比47%。
2016年,濰柴動力淨利潤預計為21.5億元-25億元,同比增幅達55%-80%名列淨利潤排行榜第一位;緊隨其後的萬豐奧威預計淨利潤達9.57億元-11.96億元,同比增幅20%-50%;2016年禾嘉股份增幅顯著,達到160%,並以8.7億元的預計淨利潤額位列第三名。
淨利潤上揚的企業中,增長較為顯著的有猛獅科技、長春一東和寧波華翔,上述企業上半年淨利潤均實現了同比300%以上的增長,其中猛獅科技增長幅度達到罕見的3133.22%至5647.95%。
根據公告顯示,由於鋰電池事業部和新能源車輛事業部迎來業績大發展,猛獅科技預計2016年實現淨利潤將達到9000萬元至16000萬元,增長幅度為3133.22%至5647.95%。
預告淨利潤增長排名靠前的長春一東和寧波華翔,2016年預計淨利潤下限分別達到1288萬元和6.42億元,增長幅度分別為1053%和300.00%。
對於業績變化的原因,長春一東表示,汽車市場的穩中有升,極大利好公司主營業務,同時由於上年利潤額較小,比較基數小導致同比增幅比例較高;寧波華翔則是得益於公司多年堅持推進精益化生產,新的管理團隊領導下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有零部件專家對記者表示,儘管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近年來盈利有所回升,但高利潤的關鍵核心零部件基本由外資企業壟斷,部分高精尖汽車零部件仍依賴進口,近年來隨著我國對汽車排放要求日趨嚴格和排放標準的不斷升級,在後處理電控這一塊對外資的依賴性幾乎達到了100%。
記者查閱數據顯示,2016年12月份我國汽車零部件進口金額31.67億美元,當月同比增長14.75%;2016年全年累計進口金額299.42億美元,累計同比增長8.96%。
談到未來的突圍方向,上述人士首推是新能源汽車。「2030年40%的汽車都會是新能源車,相信中國肯定能出現世界級的動力電池和電機企業」。
此外,就是自動駕駛技術。記者了解到,自動駕駛領域的利潤非常高,比如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目前的市場報價就比傳統的零部件高很多。
「國內零部件供應商想進入難度巨大,要麼大量投資做公關,要麼只能併購。零部件企業有著自己的苦衷。除了要做研發、管理、市場以外,還要給主機廠配套,特別是新興企業會遇到更多困難,這就需要自主整車企業給予更多包容。」上述人士如是說。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撰寫的2016-2021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預測,隨著技術應用的不斷發展,汽車零部件新技術開發主要呈現以下發展趨勢:汽車零部件企業積極實施整車同步開發或超前開發,越來越深的介入整車開發和生產過程中,開發深度不斷提高;最大限度的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標準化,增強規模效應;電子化和智能化在開發新車型和改進汽車性能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優化設計、引進先進的製造技術、採用輕量或高強度材料,實現汽車零部件的輕量化; 能源問題的升溫和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推動汽車零部件的環保節能化。
更多汽車零部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零部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