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車輛行業分析報告 >> 共享汽車發展分析:風險「共享」 責任「共享」

共享汽車發展分析:風險「共享」 責任「共享」

2017-02-22 16:54:08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近年來,「共享經濟」開始興盛起來,其中共享單車的產品更是層出不窮。也有許多公司比如:摩拜、ofo、哈羅、小白等等,在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之後,精明的創業者瞄準了大中城市上班族買車難、養車更難的痛點,共享汽車應運而生。

  共享汽車實質上屬於汽車租賃的一種方式。目前各地汽車租賃領域的准入限制都有放寬的趨勢,有些地方已經將汽車租賃業從審批制改為了備案制,降低了政策門檻,共享汽車也因此有了「攻城略地」的最好時機。但是,共享汽車最大的法律風險在於具體運營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共享汽車發展分析:風險「共享」 責任「共享」

  共享單車遭破壞是很普遍的現象,但拆掉自行車的零部件,很容易被觀察發現,結果最多就是這輛共享單車閒置,無人再用,還不至於導致安全問題。但假如共享汽車被動了手腳,被拆走一些關鍵零部件,或是輪胎等涉及交通安全的部件遭到破壞,則可能導致交通事故,造成人員財產損害,此事的相關法律責任應由誰承擔?到底是汽車的產品質量責任,還是運營方管理不善的違約責任,還是駕駛員駕駛不慎的侵權責任?對於受害者來說,要釐清這些責任並獲得賠償,無疑較為困難。

  即使在汽車沒有遭到破壞的情況下,對於正常駕駛汽車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導致損失的,如何「共享」責任也是一個難題。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因租賃等情況導致汽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並非同一人,使用人為主要事故責任人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但是對於一些後果嚴重的交通事故來說,交強險只能覆蓋很小一部分損失。

  部分共享汽車的運營者在用戶協議中規定,半年以上駕齡的用戶可選擇是否購買保險。共享汽車大多是短時間短程的使用,因此將有許多用戶不購買保險。假如出現嚴重事故,棄車逃逸的現象可能會比開著自家車輛的情況更普遍;若是肇事者沒有賠償能力,那麼,此時運營方是否應對受害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呢?目前法律並無相應規定,但所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最終運營方可能還是得背這口鍋。共享汽車還有可能給交通違章的查處帶來新的挑戰,違章扣分等問題無法妥善解決。

  因此,共享汽車想要在城市裡暢通無阻,運營方需要仔細考慮多方面的問題。首先既要與交警部門「合作」,規劃合理的方案,避免違停影響交通,也要妥善處理由於交通違規產生的罰款、扣分等事項,讓用戶切實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其次,要有效記錄用戶的使用行為和身份等信息,避免共享汽車成為違法犯罪行為的載體。

  汽車共享的結果可能是風險「共享」,責任「共享」,一些法律問題可能會糾纏在一起。根據越複雜的系統可能導致越複雜問題的基本規律,相對於人畜無害的自行車,共享汽車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共享經濟」是一種節約資源,提倡自覺的經營模式,受到很多人追捧,原因在於這種模式是共利的,但假如共享經濟本身也帶來了新的風險和無法劃清的責任,那麼這種模式也將無法持續。

  當然,多數專家也認同,對新生事物,城市管理者應在底線思維下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對「共享汽車」行業的發展應以鼓勵扶持為主,否則服務網點少、停車難等障礙會制約行業的健康發展。

      「共享汽車」因為使用過程中是流動的個人在使用,因此對使用者的素質和誠信度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建議相關企業儘快經歷信用信息和社會誠信系統,並一此系統為依據出台相關法律法規約束使用者的消費行為。

更多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