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下筆較重的保險之一,特別提出在13個糧食主產省選擇部分縣(市),對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實施大災保險,這說明農業保險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作用日益顯現。要解決農業新型主體融資難的問題,除建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貸款的擔保體系、擴大有效抵押物和鼓勵支持農業企業、涉農企業上市融資外,一定要大力發展農業保險。現對農業保險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農業保險市場還有兩大課題待解:一是應加緊完善農業巨災保險體系,二是須精耕細作、提高專業化程度。
農業是典型的風險行業,受季節和天氣的影響最大,農民一旦遇上重大自然災害,往往血本無歸。類似以上螃蟹等水產養殖,屬於現代農業中的「高效設施農業」,其特點就是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但其快速發展,既是農業轉型升級,更是江蘇省2020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需要。目前本地高效設施農業快速發展,僅武進區高效設施農業面積占比就已達20%。
而作為一項重要的惠農新政策——高效設施農業保險,是由政府全額或部分出資,為從事高效農業生產的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企業、農場等,防範農業生產風險、化解農業災害損失、創造良好農業生產環境而制定的一項創新制度,也是政府支農的方式。
2016-2021年農業保險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表明,目前我市高效設施農業政策性保險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投保品種難實現全覆蓋、保險賠付率太低、保險賠付門檻過高、查勘定損力量還比較薄弱等等。由此,對農業產業、尤其是高效設施農業規避風險、防災抗災不足以起到支撐和保障作用。
眼下,從中央層面來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在13個糧食主產省選擇部分縣市,對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實施大災保險,調整部分財政救災資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險理賠標準,完善農業再保險體系,以持續穩健的農業保險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從本地層面而言,有必要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政策,應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開發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產品。特別是要根據本市地方經濟實力,將更多特色種植、養殖高效設施農業產業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保障範圍。
更多農業保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保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