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貴重金屬行業分析報告 >> 貴金屬投資市場現狀分析

貴金屬投資市場現狀分析

2017-03-28 16:07:2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在金融投資市場,無論做任何產品的投資,資金安全性永遠都是投資者考慮的首要問題,貴金屬投資更是這樣的。現對貴金屬投資市場現狀分析。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的理財觀念不斷加強,貴金屬投資理財市場的規模越發壯大、投資工具層出不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參與其中。現在國務院批准的三家交易所為: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天通金、天通銀)、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T+D、白銀T+D)、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白銀、期貨)。貴金屬投資作為一種新興的投資理財產品,其前景不可估量。

  2017-2022年中國電鍍相關貴金屬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貴金屬投資市場除了國家省級審批成立的安全係數最高的交易所之外,更多的是地方性的交易所,而地方交易所由地方主導、地方設立、地方管理,在操作規則流程上帶有很強的不規範性,很多地方交易所的交易行為都帶有槓桿和比較強的衍生功能,發展小散戶,發展高風險的交易品種,把現貨當期貨炒,缺乏統一的監管規則。這次清理整頓風暴,更好的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更好規範這個貴金屬交易市場,在國家監管下,這些地方交易所應當嚴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確立底線監管思維,只有具有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才能夠進入這個市場,同時應當建立負面清單制度,明確「禁區」。

貴金屬投資市場現狀分析

  此次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重點強調,要大力清除貴金屬、原油類商品交易場所開展分散式櫃檯交易涉嫌非法期貨活動,說到分散式櫃檯交易模式,這個是國際交易市場所說的做市商交易模式,是目前國內貴金屬投資的兩大運營模式之一。目前,我國市面上大多數做市商的平台都是按國際市場報價,客戶與交易所或者其會員單位對賭,客戶贏了,交易所賠錢;客戶虧了,交易所才能賺錢。這種模式如果盈利的客戶多,受交易所信譽和實力影響,存在著非常嚴重的投資安全隱患。

  這次會議,嚴打在貴金屬採用分散式櫃檯交易運營模式的交易所,預測2017年撮合交易運營模式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交易所採用。相對於做市商的運營模式,撮合交易模式因為交易所和會員單位只做平台,不參與到交易之中,相對來說更能保障客戶的資金安全。因為不是做市商,買、賣都在客戶之間進行,不需要通過各種收費或非法手段降低客戶盈利率,不存在投資安全隱患。目前國內貴金屬市場符合國家標準做撮合交易的只有上海黃金交易所和南方稀貴金屬交易,而南方稀貴金屬交易所旗下的恒基貴金屬就是採用了撮合交易模式,除了萬分之八的手續費外無任何其他費用,而且10元起投大大降低了投資門檻,為投資者創造了更為利好的投資環境。

  貴金屬交易國際化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目前,我國貴金屬市場仍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但近年來國家大力布局人民幣國際化,貴金屬交易市場國際化將是其重要的實現手段,也是必然的趨勢。

  201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的《關於支持廣州南沙新區加快開發建設的若干意見》(〔2015〕49號)中重點提到:支持廣東省貴金屬交易中心在南沙新區建設跨境貴金屬交易市場,面向國際市場推出人民幣計價的跨境貴金屬交易產品。以貴金屬交易中心為平台,調動和利用港澳及世界貴金屬資源,積極拓展白銀等商品類貴金屬交易,條件成熟時推出鑽石等名貴珠寶交易。目前,廣東省貴金屬交易中心正積極籌備入駐自貿區南沙板塊,利用自貿區特有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建設連接國際市場的跨境人民幣貴金屬現貨電子交易平台。

  發展壯大的貴金屬交易市場有助於增強我國在國際貴金屬市場上的影響力和掌握定價權,這對於提高國家金融安全、抵禦國際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也將反過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在法律法規與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下,我國貴金屬交易市場勢必將更加規範,更加開放,並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逐漸與國際接軌,成為國際重要的貴金屬交易市場。

更多貴金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貴金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