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每年8%的增長速度計算,預計到2020年,我國醫藥物流總額將達到3.8萬億元,而冷鏈運輸的藥品市場規模或可達到1200億元。由於醫藥產品的特殊性,其運輸過程中的要求較高,國家的限制也比較嚴格,導致醫藥企業物流成本相對較高,使企業運營成本增加,無形中也增加了藥品成本,造成藥價高,看病難的現象,加重消費者經濟負擔。以下對醫藥物流行業現狀分析。
醫藥物流行業現狀分析,在「十三五」期間,全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目標年均增長10%左右,到2020年,全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將達到41000億元。醫藥物流行業分析指出,2016年我國醫藥物流費用超2963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4100億元的水平,如果進一步考慮到醫藥製造業的生產物流,實際的醫藥物流市場規模還要比這個水平高出很多。
2018-2023年醫藥物流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醫藥物流是依託一定的物流設備、信息技術和進銷存管理系統,有效地整合營銷渠道上下遊資源,通過優化藥品供銷配運環節中的作業過程,提高訂單處理能力,縮短庫存及配送時間,減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現從四大問題來分析醫藥物流行業現狀。
醫藥物流行業現狀分析,醫藥供應採購模式中,各級批發商零售商都是根據自己的市場了解狀況決定自己的庫存,沒有形成一個有序高效的庫存模式。並且相互之間由於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很難實現一個藥品資源的有效配置。
由於涉及了很多的批發商、零售商,各家在運輸條件、貯藏設備等方面存在差異,因而,在保證同樣的產品出廠後仍然保持相同的品質方面有難度。醫藥物流行業現狀分析,而藥品作為關於患者性命的特殊商品,對於質量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監管難度的增加使得藥品在到達患者手中之前的風險係數一再提高。
醫藥物流行業現狀分析,在多級批發商、零星分布的藥店及醫院藥房裡,由於「各自為政」,相互之間信息不共享等原因,加之在藥品採購過程中,生產商、供應商需要進行必須的談判、手續落實等情況,都使得藥品物流成本增加了,進而影響到採購成本。
藥品作為特殊的消費品,在涉及到經濟利益時,往往會有不法行為發生。醫藥物流行業現狀分析,醫生作為專業的技術知識掌握者,可以利用這種優勢來謀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在給患者開藥中,經常出現濫用抗生素、使用昂貴的替代藥品等現象,給患者造成肉體上的痛苦不說,還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醫藥物流行業現狀分析,醫藥物流企業需要藉助關鍵技術和裝備,幫助製藥企業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無人化作業。據悉,目前醫藥行業常見的物流技術應用方式有很多,比如堆垛機、穿梭車、應用自動化立體庫、AGV、機器人系統(包括自動配料、自動投料、自動拆碼垛)等,進行原材料、產品的存儲、出入庫作業,以及加工環節中大量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搬運、輸送作業。
更多醫藥物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藥物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