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中國電子設備行業為2046.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3.6%。回顧2013-2017年,中國電子設備行業利潤總額增長速度較為波動,但整個行業保持上漲。下面進行電子設備行業現狀分析。
截止2018上半年,中國電子設備行業企業數量增長至至16071家,從2013年至2018年上半年,中國電子設備製造企業增加了3402家。其中,虧損企業數量為4351家,虧損總額為544.1億元。2018上半年中國電子設備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7963.6億元,累計下降4.1%。
電子設備行業分析表示,近年來,電子設備行業盈利能力持續穩定增長,2017年中國電子設備行業毛利率為12.1%,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0.03%;銷售利潤率為3.5%,與上年相比下降了0.1%。2018上半年電子設備行業毛利率為11.7%,銷售利潤率為4.3%,均出現微幅下降。
通過對電子設備行業現狀分析,隨著電子製造服務模式的日益成熟和服務商綜合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全球電子製造服務業呈現出服務領域越來越廣,代工總量呈現逐年遞增的發展態勢。為了滿足品牌商對附加價值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電子製造服務的範圍不斷延伸,並逐步涵蓋產品價值鏈的高端環節,該趨勢為本公司此類具備產品規劃、設計與研發能力的製造廠商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隨著中國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已基本實現與國際接軌,國內電子製造服務的成熟度不斷提升,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及電子製造專業化分工的格局下,全球電子設備智能製造服務業逐步向亞太地區特別是向中國地區轉移,該現狀將提高國內智能製造服務的市場容量並帶動整體行業的快速成長。
通過對電子設備行業現狀分析,隨著全球電子設備智能製造行業逐步向亞太特別是向中國的轉移,產業集群效益在中國已逐步顯現,與行業配套的上下游供應鏈也日趨成熟。從基礎電子元器件的集中採購到全套配套方案的研發設計,以及支持全球物流配套服務等環節,均已經達到基本滿足電子製造服務全球化的要求。目前國內形成了以長三角、珠三角以及環渤海地區的相對完整的產業集群,圍繞消費電子、電信設備、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等行業的上下游配套產業鏈已形成集聚效應。
電子設備智能製造服務模式已成為我國電子製造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市場空間巨大,投資環境不斷改善,人員素質逐漸提高,以上因素均加速推動我國成為全球電子通信類產業的製造中心和消費中心。全球主要的電子通信類產品品牌商紛紛進駐中國,為品牌商提供配套的代工服務商也紛紛在我國設廠,有利於國內電子製造服務商的快速發展。以上便是電子設備行業現狀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電子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子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