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生產部門,我國建築行業成就顯著,市場容量持續擴張。截止2018年我國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達到94790.39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0.39%,以下是建築行業分析。
近幾年,我國建築行業企業數量、建築業總產值增速起底回升。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63.2萬億,13-16年同比增速分比為+19.6%/+15.7%/+10.0%/+8.1%/+7.2%,總體呈現出增速下滑趨穩的態勢。值得關注的是生態環保領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近幾年維持在20%~40%的較高水平,三大攻堅戰仍為當前我國面臨的首要任務,未來仍然看好生態環保領域發展維持高速。2.29%/7.09%/10.50%。行業規模增速自15年以來有起底回升之勢。
2017年,我國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55689億元,比上年增長4.3%。且房地產開發投資109799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住宅投資75148億元,增長9.4%。辦公樓投資6761億元,增長3.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5640億元,下降1.2%。全年全國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609萬套,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604萬套,公租房基本建成82萬套。
2018年,我國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94790.39億元,同比增長10.39%;完成竣工產值40167.55億元,同比增長2.49%;簽訂合同總額335377.82億元,同比增長16.18%,建築行業分析指出,其中新簽合同額117401.92億元,同比增長9.64%;完成房屋施工面積104.6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7.93%;完成房屋竣工面積14.91億平方米,同比減少0.09%。
預測2019年我國建築行業增加值將達6.56萬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6.19%,並預測在2023年我國建築行業增加值將達到8.34萬億元。
我國建築業一直以來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建築業的「招工難」、「用工荒」現象已經出現,並仍在不斷加劇。除此之外,建築業長久以來按照拼速度、拼規模的這種單一粗放的生產方式發展,生產一線的農民工長期處於一種以無序、散亂的體制外狀態存在,且技能水平較低等問題突出。
2019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建築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內容涵蓋工程勘察設計、建築施工、建設監理、工程造價等行業,以及政府對建築市場、工程質量安全、工程標準定額、建築節能與技術進步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規劃》旨在貫徹落實《意見》、闡明「十三五」時期建築業發展戰略意圖、明確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推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
1、 建築理念更人性化
在美感、空間結構、質量和安全等常規要素外,節能降耗、成本控制、工期考核、施工組織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要素已成為建築行業的重要考量因素。建築行業分析指出,裝配式建築、BIM 技術、綠色建築等建築理念受到國家的鼓勵和支持,有望成為未來建築行業的主流。
2、技術手段數字和智能化
建築理念的發展推動了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網際網路技術和智能技術逐步進入建築行業,自動繪圖、協同設計平台、BIM 技術和3D 列印等技術在建築設計行業已普遍使用,並成為必不可少的工具,未來仍將不斷深入發展。
建築行業占總GDP的16%,對國家經濟影響力很大,面對總體量不再快速增長的新常態下,傳統業務及掙錢模式都將受到挑戰,原有的利益格局會發生變化。展望未來,在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帶動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平均超過了20%下,將奠定了建築行業的長期成長性,以上便是建築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建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建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