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建築市場合同額達212768.30億,同比增長15.4%;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4577.43億元,2015年增長21.38%,負增長-6.52%;建築業總產值增速2011年至2015年連續5年的下降後,出現反彈。以下對建築市場產業布局分析。
全球建築市場將以年均4.9%的速度增長,至2020年全球建築業產值將增至12.7萬億美元,占全球總產出的14.6%。在我國,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生產部門,與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著密切的關係。建築行業的發展速度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額快速增長,2006-2016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複合增長率達20.38%。
2016年,我國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120,561.00億元,同比增長10%;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493,295.00億元,同比增長21%;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2,580.61億元,同比增長7%。
2014 年以來,由於全球地緣政治危機頻發,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增速不斷放緩。「一帶一路」沿線新興經濟體社會 相對穩定,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帶動基建需求不斷釋放。在國家戰略的指導下,我國企業積極布局「一帶一路」2016 年,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工程承包完成營業額達 760億美元,同比增速達 9.7%,「一帶一路」新簽合同額達到了 1260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 36%。
智能建築行業市場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億元之後,便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長態勢發展。2012年,下游建築行業的持續增長推動了智能建築行業的發展,我國建築智能市場規模達到861億元,同比增長26.6%。2016年,我國智能建築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853億元,同比增長18.18%左右,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降幅較大,行業景氣度下降,收入、利潤增速均呈下 降趨勢。建築企業數量也出現自2009年以來的首次下降,減少了230家企業(此處指 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不含勞務分包建築業企業)。2016 年投資增速降幅收窄,行業景氣度回升,建築企業數量也呈上升趨勢。
最近 10 年, 建築行業總產值和合同金額均持續攀升, 行業從業人數在波動中呈現上升趨勢,行業整體發展迅速。 2016 年計算機行業總產值 19.36 萬億元, 同比增長 7.09%; 合同總額 37.43 萬億元, 同比增長 10.79%; 從業人數 5185.24萬元,同比增長 1.80%。
近年來,與建築業相關的戰略部署接連不斷地推出,PPP模式,一帶一路,新型城鎮化,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特色小鎮,裝配式建築等等可謂層出不窮。對於這些國家層面推出的發展戰略所帶來的新興市場應密切關注,提早介入。市場容量有限,新興市場的興起伴隨著的是傳統市場的萎靡,固守施工領域在我國目前的建築市場環境中處境越來越被動。且新興市場門檻更高,不及時介入必然錯失很多機會。
隨著未來新區建設規劃的最終確定,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將逐步落地,參照國內相關新區建設投入先例,預計雄安新區遠期建成後將達到萬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新區建設的最重要內容。
其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是雄安新區的首要定位,「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是其首要任務,要實現這樣的頂層設計,作為城市建設基礎之珠建築建造方面,必然需要採取更為綠色環保的方式,裝配式建築正是具有綠色環保的特點,非常符合雄安建設目標。
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行影響,2016年2月公司建築施工業務新簽合同額累計同比僅為-3.99%,較去年同期下降21.68個百分點,新簽合同額下降原因是海外訂單巨幅下降,降幅達到48.2%,而國內新簽合同額同比略有上升,可以看出國內市場增長較為穩定,海外市場不確定性較大。同樣受業務訂單下滑影響,施工面積累計同比2016年1-2月跌至5.6%,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5個百分點。同樣,竣工面積累計同比因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影響,2016年2月累計同比增長速度僅為3.21%。
根據預測:至2020年智能建築行業企業發展將有質的提升,從業企業規模和從業人員數量保持一定的增長,企業完成工程額將保持20%甚至30%以上的增長。2016-2019 年期間,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智慧城市建設進入高峰,產品國產化水平和市場占有率將大幅度提升,智能建築企業完成工程將大幅度增長,到2020 年行業內年產值10 億元以上的企業有望超過百家。以上對建築市場產業布局分析。
更多建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建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