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帶動了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對全球肉類消費造成直接的影響,人均肉類消費逐年增加。2018年,全球豬肉消費達12.3千克/人。下面進行養殖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公司+農戶」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受地方政府的歡迎和支持。 由於養殖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因此,養殖企業對於地方政府的最大貢獻在於幫助增加農民就業、 提高農民收入。這種能夠帶動更多農業實現就業與增收的模式,更符合地方政府的扶持方向。
養殖行業分析表示,養殖行業屬於重資產投入行業。 資金及土地是限制行業內公司養殖規模擴大的最大約束因素。 高固定資產投入嚴重製約了養殖規模的擴張。
養殖行業發展趨勢一、消費升級推動產業升級
如果我們把豬肉消費主力算成是70後、80後、90後人群,由於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健康的消費理念,消費者對安全、優質、品牌和特色豬肉產品更加喜好,消費越來越多樣化。消費升級倒推產業升級,安全、健康、有特色的產品將是未來市場發展的方向。產業鏈上游積極向下游延伸,下游企業也開始往上游拓展。
養殖行業發展趨勢二、養殖向標準化、專業化發展
我國生豬產業發展正處在規模化發展起步加速階段,生豬養殖專業化進程在不斷加快。未來行業龍頭不斷縱橫向整合壯大,其他養殖戶將走專業化分工,生豬養殖模式將會越來越標準化、專業化。除了傳統的繁育到肥豬出欄一體化的養殖模式外,種豬培育→仔豬哺育→育肥飼養,各養殖階段的專業化分工協作比例將不斷增加。
養殖行業發展趨勢三、產業與金融深入結合
由於生豬養殖天然周期的存在,生豬價格呈現出周期性波動,即「豬周期」。豬周期對整個產業鏈影響巨大,豬價上下波動,產業鏈上下游經營利潤極不穩定,市場風險很大。產業規避風險的訴求很迫切,從國內外市場發展經驗來看,生豬產業融合金融工具將成為產業上下游規避風險、穩定生產的趨勢。
未來,細分企業不斷整合壯大,而其他養殖戶走向專業化分工。除了傳統的繁育到肥豬出欄一體化的養殖模式外,「種豬培育→仔豬哺育→育肥飼養」 的專業化分工協作比例將不斷增加。此外,適度的規模經營可有效克服養豬業生產的瓶頸,提升產品的安全性,提高經營效益,實現規模化養殖與效益並行。以上便是養殖行業發展趨勢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養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養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