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活不斷提高,水體富營養化氨氮、磷等營養鹽問題,我國公用事業體制逐漸改革深入,水處理行業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廠數量達到2300個左右,污水廠日處理能力達到1.62億立方米/日,以下是水處理行業現狀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處理行業開始蓬勃發展。水處理行業分析指出,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推進城市綜合環境整治,加大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力度;「九五」以來國家對污染嚴重的「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實施重點治理,污水處理投資增長不斷加快。
水處理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十二五」以來,我國明確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政府密集出台各項環保政策(如「水十條」),我國污水處理規模已具備一定規模,水污染治理能力效果顯著。我國污水處理能力不斷增強。
根據《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的1613個水質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74.3%,其中Ⅰ類水質占比約5%,同比2018年上升了2.8個百分點;Ⅱ類水質占比約43%,同比上升了6.3個百分點;Ⅲ類水質占比26%,同比下降6.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約7%,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
在城鎮污水新增部分處理方面,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我國「十三五」的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將從2.17億立方米/日,提升至2.68億立方米/日,新增污水處理設施所需投資金額達1506億元,投資額需求量前五位為山東、浙江、廣東、重慶、湖北,分別為120億元、114億元、98億元、85億元、84億元。
在農村污水新增部分處理方面,我國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由0.52億噸增至1.87億噸,成為全球污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水處理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同時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數量實現快速增長,2005-2019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由764座增長至6910座,增長了近8倍。
截止2019年12月底,我國水處理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形成了成熟的水處理工藝,2019年我國水處理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800億元,我國廢水總排放量得到了控制,工業廢水排放量開始下降,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了93.44%(2018年),污水治理效果顯著。
目前,我國水處理產業鏈中游包括涉及污水處理產業的產品設備製造、採購,以及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產品如污水設備、機械過濾器、濾膜、污泥壓濾機、除氧設備和離心機等的製造和採購;水處理工程包括污水處理主體工程建設和配套設施建設等。
總的來說,我國的水處理行業還處於成長期,雖然政府確定了水務市場化的戰略目標,但對水處理市場化改革的路徑缺乏系統研究,城市水處理的市場化政策體系不完善,鑑於各地情況的差異,成本監控核算及水價調整時間與力度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致使具有投資長期性特徵的水務投資面臨較大的政策風險,同時各類資本的角逐使目前水處理市場的競爭呈加劇狀態,以上便是水處理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水處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處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