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急劇增長,工業發展迅速,水資源狀況迅速惡化,水危機日趨嚴重。全球各國政府密集出台了多項政策用於指導水污染防治,為水處理行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2019年全球水處理市場規模達1284億美元,同比增長8.26%,以下是水處理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已開發國家水處理行業已基本進入成熟階段,供排水設施齊備,供應充足,覆蓋面廣。水處理行業分析指出,北美、澳洲、歐洲、日本等發達地區的供水和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都接近 100%。目前,國外已開發國家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已進化到第三代,開始向污水資源化轉變, 即把排水系統的最終物——處理後的出水和污泥變為可利用的資源,使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成為一種自然資源再生利用的新興工業,與自然生態中水環境構成的一個系統。
我國水資源形勢比較嚴峻,呈現水資源短缺、用水量攀升、水體污染嚴重等特徵,政府也在不斷加大水環境治理的力度。水資源的現實矛盾、政府的積極主張為水處理行業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及政策需求, 未來我國水處理行業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2019年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為889億元,同比增長5.44%,水處理行業技術特點預計未來3年複合增長率將保持在5%左右,預計2020年將達到929.3億元,工業園區等聚集區仍是發展重點。
在城鎮污水新增部分處理方面,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我國「十三五」的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將從2.17億立方米/日,提升至2.68億立方米/日,新增污水處理設施所需投資金額達1506億元,投資額需求量前五位為山東、浙江、廣東、重慶、湖北,分別為120億元、114億元、98億元、85億元、84億元。
在農村污水新增部分處理方面,我國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由0.52億噸增至1.87億噸,成為全球污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同時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數量實現快速增長,2005-2019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由764座增長至6910座,增長了近8倍。
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國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4119座,污水處理能力達1.82億噸/日,水處理行業技術特點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有望達到2.05億噸/日。
目前,我國生活污水處理行業發展到目前的規模,比較突出的技術特點有:
1、成熟穩定的污水處理技術應用更為廣泛生活污水處理系統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客戶特別關注其長期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此前提條件得到充分保證之後,再考慮其投資和運行成本。因此,國內外生活污水處理廠普遍傾向於採用成熟穩定的技術,以確保污水處理系統長期穩定運行。
2、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技術是多個單項技術的集成行業內持續的技術創新不斷產生新的單項技術,這對提高單項工藝質量和降低成本有一定作用,但由於單項技術對整個系統的最終影響非常複雜且有限,能夠廣泛應用的很少。為實現整個系統的高效率、低成本運行,必須在先進的運營管理基礎上,將各項核心技術集成運用,最終提高整個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工作效能。
總的來說,我國的水處理髮展已經從大城市項目轉向中小城市項目的爭奪,從國內公司和國內公司的競爭,轉向國內公司和國內公司、國內公司和國外公司、國外公司和國外公司的競爭。特別是國際水務巨頭的加入,行業競爭熱度升級,以上便是水處理行業技術特點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水處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處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