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的產業鏈相對比較簡單,上游主要是紅棗的種植,下游則是各分銷渠道,中游就是紅棗的採摘及加工。2018年我國紅棗產量達到735.76萬噸,較2017年略增2%。下面進行紅棗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紅棗行業分析表示,從集中度情況來看,我國的紅棗市場需求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其次為華北地區。由於我國紅棗的深加工產品種類較少,產品的推廣範圍較小,所以深加工產品的需求主要分布在深加工產地以及江浙滬等經濟較發達的區域。
從國內外市場來看,我國的紅棗產業主要集中在國內發展,對於國外市場的拓展較小,近年來全球華人地區對於國內農副產品的需求以及增加,尤其是網際網路電商的出現,使得國外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因此作為紅棗產業企業,在經營好傳統的國內主要市場外,更應關注競爭較小的國外市場。
從各省份產量來看,歷史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五省是傳統的紅棗生產強省,無論從種植規模還是紅棗產量都遙遙領先。2000年,紅棗被引入新疆,新疆豐富的光照、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環境條件使得產出的紅棗果實比較飽滿、皮薄肉厚、口感甘甜。
由此新疆的紅棗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後來居上,成為我國生產紅棗的重要地區,目前紅棗產量位居全國第一,數據顯示,2018年新疆產量為361.19萬噸。
紅棗有706種,新疆地區主要種植的是灰棗和駿棗,巴州地區90%以上都是灰棗,阿克蘇地區的灰棗占比達到60%,駿棗占比40%。和田地區我們常說和田玉棗指的是和田的駿棗,和田灰棗占比只有10%。喀什地區80%為灰棗,這是一個分地區的產量。
紅棗的優質產區——若羌地區的畝產大概是300公斤左右,但是在核心產區即阿克蘇地區的畝產最高達到1000公斤,中間相差3倍。但一味追求數量,容易忽略質量的發展,紅棗雖然目前價格比較低,還是以質論價,如果投入比較少果子質量不好,依然賣不上好價格。
紅棗的加工,紅棗加工企業的市場集中度非常低,全國紅棗加工企業一共只有1344家,年加工量250萬噸,年加工產值144億,其中年產值千萬級以上的企業153家。
所有的紅棗加工企業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全國排名前十的加工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還不足5%。紅棗的產業鏈也比較短,原棗進入市場之後,粗加工還有深加工的比例大概是8:2。以上便是紅棗行業市場現狀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