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許多濱海城市,而這些濱海城市盛產海鮮,各種魚、蝦、海螺、螃蟹等水產品。以下是海鮮行業分析。
水產品是優質的食物蛋白源,與肉蛋類食物存在互換性。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數據,將居民經常食用的豬牛羊雞等肉類與青魚、鰱魚、鯉魚和對蝦等淡水產品以及多寶魚、鱈魚等海水產品的營養成分進行對比,可以看到,海水產品的蛋白質含量較為豐富,且具有低脂肪、低熱量和鈣含量高等優勢。
據海鮮行業分析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總量923.65萬噸,進出口總額324.9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56%和7.92%,均創歷史新高。同時,實現進口量、進口額、出口量、出口額全面增長。受漁業資源保護工作力度加大、國內日常水產品消費需求日益增長、品質升級等方面因素影響,貿易順差收窄,全年98.04億美元,同比減少15.59億美元。在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複雜、國內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國際貿易壁壘增多、同構競爭加劇等困難下,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
2021年水產品一般貿易出口量307.02萬噸,出口額156.4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1.62%和1.32%,分別占水產品出口量和出口額的70.75%和73.96%。其中,頭足類、對蝦、羅非魚、蟹類、鯖魚等水產品作為一般貿易主要出口品種實現出口量額同比雙增。
從城鎮居民消費結構來看,豬肉為主的豬牛羊肉等畜肉消費比重已從過去超60%降至50%以下,而水產品消費比重則從過去的23%提升至目前的30%左右。雖然消費結構轉變較為緩慢,但隨著消費水平提升、水產品營養和健康價值得到更多認知,以海鮮為代表的水產品消費潛力還會得到繼續提升。
從民眾基礎層面來講,國內目前的海鮮水產市場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消費份額占比逐漸擴大。一線城市穩步增長,二、三線城市緊跟不斷擴張。海鮮行業分析指出,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生活質量的提升,以往高檔的龍蝦、鮑魚、螃蟹逐漸走進平民百姓家,無論是從整體消費頻率還是消費人群基數來看,中國的海鮮水產市場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在疫情的影響下,商務部發布《餐飲服務單位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技術指南》,對餐飲服務單位疫情防控做了具體規定。全國多地也對冷鏈食品售賣做出規定,如北京市要求進口冷鏈食品須專人專區售賣,大連市規定了進口冷鏈散貨集中裝卸於特定碼頭,河南市場監督管理局要求消費者購買進口冷鏈食品必須實名制。
這些新規都加大了物流環節和市場監管的成本。目前消費者對進口水產品信心不足,加之流通中轉層層受阻,市面上進口水產品數量減少,國內消費者更多將目光轉向國產水產品,國產鮮活水產品將明顯受益。因此,近期國內水產銷售總體向好,水產品價格將在春節前迎來一個回暖小高峰,價格預計呈穩中有漲的態勢,交易量預計進一步上升,整體趨勢以平穩為主,持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對海鮮行業分析的大致介紹了,如下了解更多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