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海鮮種類繁多包括了各種魚類、貝類和蝦類以及海參等,是全球重要的食品資源。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下,人們對于海鮮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國內海鮮餐飲消費量呈現上漲的態勢發展。以下是2023年海鮮行業數據統計。
目前,中國是全球海鮮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重要的海產進出口大國。我國海鮮行業的增長率在10%-30%之間,行業正處於成長期,但市場集中度較低,排名前十的海鮮品牌市場占比不足3%。從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來看,豬肉等畜肉消費的比重已從過去超過60%下降至50%以下,而海鮮消費的比重則從過去的23%提升至目前的約30%左右。
從購買海鮮的消費場景角度來看,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個人/家庭消費,另一個是海鮮餐飲店,包括海鮮大排檔、海鮮自助、商超等場所。目前,海鮮是居民日常消費的主要應用場景。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海水產品的消費能力不斷提高。到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海鮮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海鮮行業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我國海鮮餐飲消費量為1849.63萬噸%。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民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海鮮消費的增長勢頭迅猛,增長率在10%-30%之間。可以預見,目前我國海鮮行業正處於成長期,未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流的發展,市場仍將持續保持增長。
2020-2022年,中國海鮮行業總體規模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其中,2020年中國海鮮市場規模達到約6900億元人民幣。2021年,中國海鮮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3.4%。而預計到2023年,中國海鮮市場規模將突破75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率約為5.2%左右。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人民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海鮮餐飲消費的上漲勢頭迅猛,增長率在10%-30%之間。可見目前我國海鮮餐飲行業處於成長期,未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流的發展,市場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海鮮行業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海鮮餐飲行業市場規模達到5581.78億元,同比增長18.4%。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國海鮮餐飲市場規模下降至4633.46億元,同比下降17%。預計2026年我國海鮮餐飲市場規模將達到10056億元左右。
2023年,海鮮的平均銷售價格可能會同比下降20-30%,飼料成本也將隨之下降。隨著訂單量的緩慢增長,蝦和魚原料的供應不會短缺。因此,預計蝦和魚原料價格將略有下降,直到2023年上半年,魚蝦的需求都將疲軟。我國沿海地區基本分布著海鮮水產養殖基地,商品魚基地如渤海主要養殖的海產品有小黃魚、帶魚、海參、鮑魚、扇貝等,東海的帶魚、大黃魚產量都占全國產量的90%以上、烏賊超過80%。淺海灘涂養殖基地如渤、黃海,其海帶產量占全國的4/5以上。
海鮮行業數據統計從市場的整體來看,處在第一線的海鮮批發商利潤大概只有10%-20%成,第二線的零售商會拿走30%成的利潤,真正能夠賺錢的,還在於製作海鮮美食的餐飲店。到了餐飲店這一銷售終端,產品的利潤能達到50%以上。
總體看來,海鮮消費領域主要是家庭和餐飲店為主,國內海鮮餐飲市場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消費上漲勢頭迅猛,整個海鮮市場發展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