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問診,遠程醫療等信息化抗「新冠」成為疫情「圍剿」中的排頭兵,而遠程醫療發揮更多效用仍有更多技術空間可探尋。抗新冠需要強化與工信、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的信息聯動,形成公路、鐵路、民航、通訊、醫療等疫情相關方多源數據監測、交換、匯聚、反饋機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疫情發展進行實時跟蹤、重點篩查、有效預測,為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
除了遠程會診,助力抗擊疫情的還有機器人等高科技手段。據報導,為了防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染,美國首例新型肺炎病患在治療過程中是身處隔離室內,由機器人進行治療。
另外,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育、在線辦公需求大增。近日,海信聚好看宣布為全國4000萬用戶免費開通教育VIP、支付寶推出600多門免費課程、快手與40餘家教育機構推出免費課程,支持「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有觀點認為,這些網際網路平台運用強大的視頻技術賦能教育,通過網際網路平台推出的免費在線課程,在教育行業受到疫情影響的當下提供重要補充同時,也解決了很多家長的後顧之憂。
正如2003年的「非典」,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繁榮發展,如今遠程醫療、遠程辦公、機器人、在線教育等一系列新的產業契機正在出現。
但回到遠程醫療發展行業本身,經過多年發展仍停留在線上問診的階段。根據衛健委在官方文件中給出的定義,遠程醫療服務是一方醫療機構邀請其他醫療機構,運用通訊、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為本醫療機構診療患者提供技術支持的醫療活動。
遠程醫療在技術上,以遠程影像、圖文、視頻等診斷系統為主,在內容上,以遠程診斷、遠程手術指導、遠程監護等為主。如果從「網際網路+」的概念算起,它並不是新鮮事物,近年,市場出現一批研發、銷售遠程醫療產品的商業公司,但是整體的發展並沒有如預想般的順利,錯綜複雜的醫療體制和技術本身不足都是限制因素。
此前就有遠程醫療企業表示,目前遠程醫療技術以體制外的商業公司為主,需要深入到體制內醫院進行連接,時間和協調成本較高。
相比技術和產品,遠程醫療要想發揮作用,更需要一個有組織的、專業性較強的、業內公認的體系。目前疫情特殊時期,衛生主管部門應組織具備專業技術能力的醫療機構和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共同打通體系,實現服務。
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對21世紀經濟報導:「技術與精準度仍是橫亘在遠程醫療發展上最大的難題。遠程醫療如果推廣之後,對於全科醫生和慢性病醫生工作的起到代替作用。而由於缺乏遠程醫療誤診率的統計,鑑別診斷準確性還是遠程醫療的痛點,也成為限制其推廣的一個因素。具體到各個科室層面,病理科、兒科醫生的缺口最大,也成為遠程醫療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領域。」
目前對於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管控很大程度上源於對於現階段醫療技術的限制,隨著科技內核的進步,網際網路醫療未來將會有更多發展空間。
而對於此次疫情之後遠程醫療的發展趨勢,莊一強表示,回顧2003年以前網購併不是很盛行,但SARS之後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人們認知的發展網購的接受度逐漸提高。此次疫情之後,對未來「去時空」醫療來說也必然迎來發展機遇,醫生碎片時間將得到有效利用。
「遠程醫療現在整體面臨的困境就是找不到盈利模式,本身的發展特性決定了其長周期的盈利特性,3-5年的盈利周期成為必然。對於遠程醫療的長遠發展來說,第一步是做好現在疫情發展中的問診科普工作,但長遠來看仍然有技術困境需要突破。」廣州某遠程醫療企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
而依託遠程醫療解決基層醫療的發展難題才是關鍵。基層公立醫院一方面有發展需求,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內外夾擊」,醫保、設備、人員等資源有限。業內認為未來基層醫療除了國家投入,更需要能切實深耕此領域,承擔得起重資產、長周期模式的企業出現。
更多遠程醫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遠程醫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