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疫情尚處於擴散階段,為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國務院將2020年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部分地區延長至2月中旬。復工延遲,再加上疫情導致的國際貿易環境影響,中國科技製造業短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由於武漢是疫情中心城市,湖北尤其是武漢本地的製造企業首當其衝。由於大批返鄉人員無法按時返工等原因,整個製造業產業鏈各環節產能欠佳,需求側亦由於疫情導致線下消費萎縮而導致相應製造業產品下降。
「武漢是聯想製造的大本營之一,武漢產業基地是聯想全球目前最大、最先進的自有工廠。」聯想集團MBG中國區製造高級總監齊岳此前告訴記者,「從另一個意義理解,每一台聯想手機都經過了武漢基地。」
去年7月,武漢工廠下線了第1億台智慧型手機,這是聯想智能製造繼2018年在合肥下線第一億台個人電腦之後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不過如今,武漢「生病」了,紮根武漢的聯想集團也難免受到影響。
「復工延遲,再加上本次疫情的最前線武漢是聯想製造的大本營之一,這些因素將不可避免地給聯想帶來短期的生產滯後。」聯想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道。
除了聯想之外,全球顯示面板龍頭企業京東方,也在武漢當地傾注了心血。據記者介紹,京東方武漢10.5代TFT-LCD生產線已於2019年12月量產,當前正處於產能爬坡和良率提升期。
「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生產相關資材供應面臨一定壓力。」京東方方面表示,「在此背景下,武漢10.5代線將進行月度生產計劃調減,預計產能釋放進度將有所放緩,由此可能會進一步加劇2020年全球超大尺寸顯示屏供需關係持續緊缺局面。」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小澤秀樹則表示,除湖北省外,所有佳能中國機構的現場復工時間為2月10日,但其武漢分公司的復工時間則根據當地疫情發展情況而定。
「目前根據中國以及各地方政府相關的政策,有些佳能在華的工廠還處於不能復工的狀態,雖然現在沒辦法預計對實際業務的影響程度,不過今後隨著生產的恢復以及物流運輸的開始,我們也會確認具體對業務的影響。」小澤秀樹指出。
此外,根據《2019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是武漢市的三大支柱產業。這也就意味著,武漢的製造企業復工延遲,電子、汽車、醫藥等相關聯的產業鏈可能會面臨一定緊缺風險。
除了武漢本地企業,全國勞動力密集型製造企業也將受推遲復工的影響。受疫情影響,包括三星電子、LG電子在內的企業宣布暫停部分在華營業生產。2月4日消息,三星電子在華最大規模的賣場三星旗艦體驗店(外灘)將暫停營業至2月9日,其他賣場也將根據疫情另行決定。
自上周末起,位於南京的LG化學電池工廠和LG顯示器模塊工廠全線停產至2月9日,LG化學北京、廣州偏光片、天津汽車零部件等工廠也已停線。目前,富士康也停止了在中國內的生產,暫定於2月10日恢復生產。富士康若持續停工,將可能導致iPhone供應量不足。
SARS疫情發生當年(即2003年),製造業對經濟增長貢獻不僅大於當年服務業貢獻,也大於鄰近年份製造業貢獻,說明製造業在疫情發生後對經濟增長具有更高的貢獻率。
同時,製造業占比高的城市在SARS疫情後復甦的更快,效率更高,表明製造業在城市發生疫情後經濟復甦和持續增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顯然,穩定製造業尤其是廣大的中小製造企業,就是穩中國經濟。
一方面,正如曙光公司所言,這段時間對企業來說是危機的同時也面臨著發展的機遇,是企業苦練內功的好時機,如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與流程;構建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做好產品,將產品做到極致,為客戶創造價值;加大企業運營的信息化與數位化、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注重協同創新等。
有的企業甚至找到了新的市場機會。比如,蕪湖拓谷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宋超認為,「此次疫情讓我們見證了服務機器人在特殊時期和特定場所的巨大應用市場。在緊急情況下,服務機器人可以提供有效支持,避免人員間直接接觸,為特殊情況的應對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政府則要做好托底工作。我們欣喜地看到,當前,蘇州、北京已經出台相關措施,以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針對疫情發展以及可能對製造業帶來的影響,專業人士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要在保障安全、滿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有序組織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儘快復工,一些自動化水平較高、疫情較輕的地區要下大力氣去促進企業復工,千方百計保障勞動力和原材料供給。
二是,要特別關注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製造企業的困難,他們的資金儲備等抗風險能力較低,在政策層面要從金融、財稅等各方面給予支持。
三是,宏觀政策也應根據疫情衝擊程度適當採取對應措施,比如貨幣政策要適當增加流動性投放,使得企業在復工後有一個寬鬆的融資環境。同時,針對防疫措施暴露出來的基礎設施、民生設施和物資儲備等方面的短板弱項,要現在開始進行相應謀劃,加大投資力度,通過投資彌補疫情造成的損失,並對經濟進行理性刺激,從而給製造業企業營造市場需求的空間。
我們要看到,疫情之下,製造業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給製造業尤其是廣大中小微企業更多政策支撐和扶助,共渡難關,乃是當務之急。
更多科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科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