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春耕用肥的時節,根據市場反饋今年我國的化肥價格居高不下,經銷商種植戶再喊價格貴,然而生產商有在喊著虧本。因為化肥的價格太高,市場觀望的比較多都比較謹慎,也有一部分經銷商怕後期會降價虧本不願意大量接單,企業表示往年春耕時期很多買家早就提前預定好幾個月或者更長的訂單了,但是今年最長的也就一個月。
正值春耕用肥時節,業內人士調研磷肥生產企業、深入田間地頭採訪發現,今春化肥價格居高不下,部分經銷商、種植戶喊貴,部分生產商又喊虧。行業人士分析認為,磷肥漲價源於國際市場磷銨產品漲價,硫磺這一占磷肥成本近半的主原料,價格成倍上漲。國際形勢等多因素拉漲了企業生產成本,引發「連鎖反應」。部分企業和受訪人士呼籲多措並舉保供穩價。
受化肥漲價影響,部分地區出現種植戶減少用肥的狀況。連片700畝的良田壩位於貴州省都勻市墨沖鎮,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基地。墨沖鎮鎮長黃道榮介紹,磷復肥實際購買價格達到4320元/噸,較去年同期漲了近80%。他說:「一畝地以前用2包肥(每包80斤),今年每畝地只用1包半。」,由於化肥價格高,市場態度謹慎,觀望情緒濃厚。部分下游經銷商擔心後期降價,不願大量接單,終端購銷活動進展緩慢;還有部分區域受疫情影響,春耕用肥運輸受阻,化肥難以送到田間地頭。
企業全力保供應,但下游市場接貨並不積極。「往年同期,很多買家提前簽訂兩三個月的訂單甚至更長時間,工廠有充裕時間備貨。而今年最長的也就簽一個月的。」貴州磷化集團生產經營部經理張永松說,從市場銷售情況看,供應已較同期增加,但下游市場接貨不暢,導致工廠庫存高位。
過去10年,中國磷肥行業長期處於虧損或微利狀態,絕大部分磷肥企業資產負債率均超過80%。疫情暴發後,磷肥行業呈現「國內以保供穩價為主,盈利則以出口為主」態勢,磷肥行業迎來「喘息」之機。如果富餘的產量無法正常出口,一方面,淡旺季持續生產較難組織,企業生產、物流、倉儲均難以平衡調度。另一方面,國內無法完全消化企業產量,企業庫存持續上漲,面臨脹庫停車風險,脹庫停車與生產保供衝突。此外,出口大幅減少,企業無法形成「磷肥――硫磺」物流對流,運輸成本大幅增加。
更多磷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磷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