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的國際專利申請量迅速增長,這種增長反映出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在不斷增強,」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格里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格里特別指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政策顯然促進了科技進步。他認為,一國專利申請的增多和創新能力的增強離不開政府對發明創造活動的有力支持,離不開有利於這種增長的政策環境。早在改革開放初期的1984年,中國就頒布了專利法,這表明中國政府非常重視通過推動技術進步來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他說,中國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進一步確立了到2020年把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的目標,中國政府最近又發表了《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這些措施充分顯示了中國政府在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方面的堅定決心。中國政府對智慧財產權保護高度重視,中國專利體系的運作非常高效,這些無疑都是促進專利申請增長的重要因素。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布的最新《世界專利報告》,2006年中國共申請專利128850件,比上一年增長32.1%,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中國在全世界專利申請總量中的份額也不斷提高,從2000年到2006年,其份額從1.8%提高到7.3%。
中國哪些領域的專利申請增長最快?格里回答說,中國的專利申請涵蓋了所有技術領域,其中電信領域專利申請增長尤其突出。他表示,中國人在歷史上一直表現出偉大的發明創造能力,針灸、指南針、火藥、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等最早都是中國人發明的,那時候世界上還根本沒有什麼專利之說。如今,中國人繼續發揮其發明創造能力,中國的發明家也日益認識到利用國際專利體系使其創新成果增值並產生經濟效益的重要性。
來自澳大利亞的格里於10月1日正式就任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之前他長期擔任該組織的副總幹事,主管專利方面的工作。
更多科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科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