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推動著翻譯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國內的翻譯需求正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翻譯服務是我國新興產業,行業前景向好。
從古至今,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合作都離不開翻譯工作,翻譯理應成為文化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不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對於翻譯產業的概念及範圍,還沒有一個比較明確、一致的標準。翻譯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語言或文字翻譯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
2021年,全球以語言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總產值預計首次突破500億美元。中國含有語言服務業務的企業423547家,以語言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達9656,企業全年總產值為554.48億元,相較2019年年均增長11.1%。北京是語言服務企業數量最多的地區。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翻譯業務量有顯著增長,其中,阿拉伯語、俄語、德語、英語和白俄羅斯語為市場急需的五個語種。當前我國翻譯人才隊伍增長幅度較大。翻譯行業市場分析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國翻譯服務人員已達538萬人,比十年前增加144萬餘人,增長近40% 。
我國翻譯人才隊伍呈現「年輕化」「高知化」「梯隊化」等特徵,翻譯人才隊伍以本科以上的中青年為主,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京滬兩地翻譯人才占全國總數的43.58%,頭部城市聚集效用凸顯。翻譯人才隊伍發展對各領域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其中,教育培訓、信息與通訊技術、智慧財產權是最主要的翻譯業務領域,分別占比41.1%、40.8%、38.3%。
據翻譯行業市場分析數據統計,我國有各種經濟成分組成的翻譯公司近3000家。以諮詢公司、列印社等名義註冊而實際承攬翻譯業務的公司更有數萬家之多。以北京為例,1998年以前北京市以翻譯公司、翻譯中心或翻譯社的名義註冊的企業不過109家,而截至2005年底已經達到800家以上。
如今,翻譯行業得到了許多知名企業的關注,形成了規模化的發展優勢。「據翻譯行業市場分析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在崗聘任的翻譯專業技術人員約3.5萬人,另有數10萬人以不同形式從事翻譯工作。」這是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黃友義2008年8月4日在上海舉行的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上宣布的。此外,翻譯服務市場年產值迅速攀升,2003年為110億元,2005年為200億元,2007年則達到300億元。
近些年我國語言服務類企業不斷增長,其中有人工翻譯、機器和翻譯軟體等,隨著翻譯市場的熱度持續升溫,翻譯服務市場規模也將持續擴展。
更多翻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翻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