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多年,全球化影響力也在不斷的增強。隨著翻譯行業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傳統翻譯行業低價競爭、翻譯質量低和效率低下等痛點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整個市場的需求。種種跡象已經表明,優化我國翻譯人才隊伍,制定翻譯從業准入和認證標準,制定行業內行之有效的統一標準,加強自身監管和第三方監管的建立勢在必行。最終使翻譯行業持續繁榮,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中去。以下對2017年翻譯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以翻譯為核心的語言服務業是近年來迅速成長的現代服務業態。中國翻譯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語言服務企業已有近4萬家,2011年的產值已達到1576億元人民幣。語言服務業市場調查公司CSA宣布的全球語言服務供給商100強名單中,上榜的中國企業有3家。
業內人士以為,語言服務業符合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產出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等現代服務業特徵,是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基礎性行業。《中國語言服務業發展講演2012》猜測,中國語言服務業未來幾年將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遠高於國民經濟均勻增長水平。
中國翻譯協會第一常務副會長、中國外文局常務副局長郭曉勇還以為,跟著我國對服務商業日漸正視,全球化進程加深以及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進一步實施,我國語言服務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但另一方面,作為一項起步不久的新興工業,語言服務業發展還面對著嚴重的挑戰。好比:行業地位不明確,尚未正式納入國家經濟行業分類,攙扶政策相對缺乏;企業數目雖多,但投資規模普遍偏小,技術普及程度不高,與全球化和信息化發展對於語言服務業的高尺度高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市場集中度不夠,區域發展很不平衡,國際競爭力較弱;高素質的翻譯、治理、技術等核心領域人才嚴峻匱乏等等。
郭曉勇以為,中國語言服務業亟須政策攙扶以實現跨越式發展,「但願能夠從國家政策層面明確語言服務業的行業定位和分類,將語言服務業納入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服務業發展規劃並予以鼎力攙扶」。
商務部服務商業和商貿服務業司副司長呂繼堅在上述大會上先容,已委託中國翻譯協會進行課題研究,在探索制訂關於語言服務業和服務商業的促進政策。
2017-2022年中國翻譯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目前翻譯服務行業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認識到了中國翻譯市場繁榮背後存在的諸多問題。並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及對策。中國翻譯協會作為中國唯一的權威性全國性組織,也逐步開始採取措施改善這種狀況了。2002年11月,經國家民政部批准,中國翻譯協會成立了第九個專業委員會——翻譯服務委員會。該委員會成立的宗旨是協調和規範翻譯服務行業,促進全國翻譯服務企業的聯合協作,優化人力資源,推進規範化經營和管理,通過制定一系列標準、規範,以期在技術法規的層面上規範翻譯服務行為。2003年,該委員會與中國標準化協會聯合編制了中國翻譯領域的首批國家標準,《翻譯服務規範 第一部分 筆譯》和《翻譯服務譯文質量要求》,這兩個標準已由國家技術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分別於2003年11月和2005年6月正式公布。這兩個規範第一次以國家標準的形式明確了客戶應向翻譯服務方提供的必要支持,對翻譯服務方在翻譯質量、翻譯期限、保密義務、附加服務 翻譯公司報價等方面做出了詳盡而具體的規定。
2004年11月,中國譯協在北京召開了第五屆全國理事會會議,對中國譯協章程做出了修訂,中國譯協的社團性質由過去的學術性向行業性方向延伸,更多地參與行業自律和規範工作。可以說,這些國家標準和相關政策的頒發和實施將有利於翻譯服務行業的規範化管理,對翻譯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也加大了對翻譯工作者從業素質管理的力度。2003年,國家人事部先後頒發了《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和《二級、三級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實施辦法》,決定將翻譯職業正式納入到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系列,對翻譯從業人員實行全國統一考試,以加強翻譯從業人員的規範化管理。目前,這項考試已進入了具體實施階段,報考者和通過者逐年大幅遞增。
可以預計,這一考試在社會各界的影響將會日益擴大,並將逐步被全社會所接受,使中國翻譯行業在市場化的過程中逐步走上規範化發展的道路。中國翻譯市場的規範化和標準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還有很多地方不成熟,很多問題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得到放大,但是我們相信只要通過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中國的翻譯服務市場必將迎來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更多翻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翻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