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全球綠色發展理念為毛竹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安徽霍山縣作為「中國竹子之鄉」,擁有豐富的毛竹資源,竹文化歷史悠久,發展毛竹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然而,霍山縣在毛竹產業發展中仍面臨諸多問題,如竹林經營管理粗放、經濟價值低、加工企業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產品單一、缺乏創新能力等。本文通過對霍山縣毛竹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多維度的解決對策,以期推動毛竹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實現竹林增效、竹農增收,增強毛竹產業引領鄉村振興的能力。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毛竹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安徽霍山縣地處毛竹自然分布區的北緣,現有毛竹林面積3.4萬公頃,占全縣林地面積的23%,立竹量達1.1億株。全縣現有9家竹類加工規模以上企業,120餘家小微企業和加工作坊,從業人員近5000人。毛竹產品門類豐富,包括竹地板、竹膠合板、竹日用消費品、竹再生利用產品等300多個品種,產品遠銷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近年來,霍山縣在諸佛庵鎮開展了「一竹三筍」經營管理模式的試點,並逐步向全縣推廣,為毛竹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儘管霍山縣擁有豐富的毛竹資源,但竹林經營管理仍較為粗放,經營措施不科學,竹筍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竹林質量退化嚴重。竹林平均年產值僅為600元/667平方米,產值極低。此外,毛竹加工企業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產品多為初級產品,加工技術含量低,設備陳舊,自動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後。企業科研投入不足,缺乏科技創新能力,資源利用率僅為50%左右,缺乏市場競爭優勢。霍山縣2024年竹業總產值為15.5億元,而浙江省安吉縣2023年竹業總產值達180.28億元,產品出口30多個國家,兩者差距顯著。
為推動霍山縣毛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多維度解決對策:
(一)提升竹農科技意識,增強科學經營自覺
廣泛宣傳毛竹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特別是竹筍的高經濟價值,通過教育培訓引導竹農認識到「一竹三筍」模式的重要性,提升竹農的科技意識和科學經營能力,為推進毛竹「一竹三筍」經營模式的應用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
(二)改變傳統經營方式,實現竹林持續穩定經營
鼓勵林農以不同形式流轉毛竹林山場,引導激勵經營大戶、當地能人、社會資本創辦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實現竹林統一經營、統一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林地綜合生產能力。組建竹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整合資源,信息共享,開展標準化培育生產,打造原生態竹筍品牌。
(三)推廣「一竹三筍」模式,提升竹林經營綜合效益
大規模推進「一竹三筍」示範基地建設,提升竹林經營的精細化、集約化水平。通過科學經營,增強竹林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穩定和提高筍竹產量、質量,力爭通過5到10年的努力,實現全縣毛竹林經營年生產總值從現在的2億元提高到10億元。
(四)制定精準扶持政策,激發竹農經營信心
調整「一竹三筍」示範片建設的激勵機制,將一次性補助改為分年度獎補,結合竹和筍的產量進行目標獎勵,激勵經營者持續科學經營。創新投入機制,加大對科學研究、示範推廣、品牌建設、市場宣傳等方面的投入,引導經營者主動投入並成為投入主體。
(五)找准市場定位,促進毛竹產業整體發展
鼓勵和引導竹加工企業發展精深加工,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提升規模化、自動化水平,開發「以竹代塑」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毛竹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延伸毛竹產業鏈,抓好一產、二產、三產的聯動,打造安徽江北最大的毛竹專業集群縣和竹海旅遊中心縣。
(六)整合竹筍品牌,打造毛竹行業知名品牌
引導竹農自製春筍筍乾,扶持村集體建立筍乾加工廠,打造「大別山第一竹海」優質筍乾品牌。整合資源,創新思路,加強霍山「春筍乾」「冬筍」「鞭筍」的自主品牌建設與推介,拓展「網際網路+」銷售模式,提高產品影響力和知名度。
毛竹產業作為霍山縣的重要生態和經濟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霍山縣應通過提升竹農科技意識、改變傳統經營方式、推廣「一竹三筍」模式、制定精準扶持政策、找准市場定位、打造知名品牌等多維度措施,統籌推進毛竹一產、二產和三產的協調融合,實現毛竹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這不僅有助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還能為鄉村振興戰略、生態環境改善和當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貢獻力量。
更多毛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毛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