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4月4日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宣布實施釤、釓等7類中重稀土物項出口管制措施,標誌著我國稀土產業政策進入新階段。這一舉措不僅強化了戰略性資源管控力度,更引發全球供應鏈格局深度調整,相關企業迎來發展機遇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稀土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和消費國,此次將中重稀土關鍵物項納入出口管理清單,直接體現對稀缺資源的戰略性調控意圖。該政策通過總量控制與資質審核機制,有效遏制低效產能無序擴張,預計將進一步優化產業集中度。數據顯示,在A股市場已有17家盈利超億元的稀土永磁企業形成核心陣營,其中橫店東磁以18.27億元淨利潤居首,廈門鎢業(17.4億)、北方稀土(10.15億)緊隨其後,頭部企業的規模優勢將加速行業整合進程。
政策實施帶來的供需關係變化直接反映在市場價格體系中。通過限制關鍵原材料出口,既可保障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又能打破長期存在的內外價差壁壘。分析指出,此舉有望推動稀土產品國際市場價格與國內市場形成合理聯動機制,消除過去因出口套利導致的市場扭曲現象。特別是鋱、鏑等高性能磁材原料的價格傳導效應將率先顯現,為高端製造領域提供穩定成本支撐。
政策組合拳帶來的不僅是短期市場價格波動,更預示著稀土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總量調控管理辦法框架下,企業通過技術升級和資源高效利用實現價值提升將成為核心競爭要素。當前行業正處於盈利周期底部修復階段,伴隨資源整合與產能優化,預計2025年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將迎來結構性改善。尤其在人形機器人等新興應用領域,高性能磁材需求增長將為產業鏈上下游創造持續增量空間。
此次出口管制政策的實施標誌著中國稀土產業正式邁入戰略資源管理新紀元。通過強化供給端調控、優化全球定價話語權、加速行業資源整合三重路徑,不僅鞏固了我國在關鍵礦產領域的競爭優勢,更為新能源、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穩定發展基礎。未來隨著配套措施逐步落地,稀土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將深度受益於政策紅利釋放,在國際市場彰顯中國資源管理的智慧與力量。
更多稀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稀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