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韓國SK集團擬剝離矽片業務:3萬億韓元出售計劃背後的債務重組邏輯

韓國SK集團擬剝離矽片業務:3萬億韓元出售計劃背後的債務重組邏輯

2025-04-09 09:40:07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半導體產業鏈的戰略調整浪潮中,韓國SK集團正推動一項重大資產重組計劃。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該集團旗下控股公司SK Inc.正在與收購公司Hahn & Co就出售旗下矽片製造商SK Siltron展開深入談判,交易規模或達3萬億韓元(約20億美元)。此次出售不僅是SK集團削減債務的關鍵舉措,也折射出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整合的深層邏輯。

  一、債務重組推動矽片業務出售計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矽片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為緩解自2019年以來擴張周期積累的財務壓力,SK集團啟動了一系列資產剝離行動。其中,SK Siltron作為韓國唯一且全球第三大半導體晶圓製造商(僅次於日本SUMCO和信越化學),成為此次戰略調整的核心標的。知情人士稱,SK Inc.計劃出售該部門70.6%的股權,整體估值約5萬億韓元,交易或於2024年上半年簽署初步協議。

  據財務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SK Inc.淨借款規模仍高達10.53萬億韓元,顯著高於2019年的7萬億韓元水平。通過出售SK Siltron及此前以2.6萬億韓元售出的SK Specialty Chemicals,集團有望獲得總計5萬億至6萬億韓元現金流,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

  二、SK Siltron:韓國半導體產業鏈的核心支柱

  作為全球半導體製造的關鍵材料供應商,SK Siltron年收益超過6000億韓元,2023年營收達2.13萬億韓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約6400億韓元。其矽片產品占據晶片生產供應鏈的上游核心環節,支撐著SK海力士等下游企業的產能擴張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SK集團對SK Siltron的戰略布局始於2017年——通過以6200億韓元從LG集團收購51%股權,並逐步增持至當前80.6%持股(剩餘19.4%由董事長持有)。自收購以來,該部門估值已增長近五倍,凸顯其在半導體材料領域的戰略價值。

  三、Hahn & Co的擴張路徑與交易進展

  此次潛在買家Hahn & Co作為韓國知名收購公司,近年來持續加碼SK集團資產。繼20182022年相繼收購SK集團旗下租車、物流、化工等業務後,若本次交易達成,其將成為SK Siltron新控股股東。行業分析指出,Hahn & Co的介入不僅體現對半導體材料賽道的信心,也反映了韓國資本重組市場的活躍態勢。

  儘管SK集團最初要求報價超過6萬億韓元,但當前估值已降至5萬億韓元左右。談判中,私募股權機構因估值分歧參與有限,最終由本土收購公司主導交易進程。此外,此次交易未通過投資銀行中介,延續了Hahn & Co過往獨立操作的風格。

  四、戰略轉型:聚焦核心業務與新興領域

  隨著SK Siltron出售進入收尾階段,SK集團正加速剝離非核心資產,包括環保科技公司SK Ecoplant和電池材料生產商SK IE Technology,並推動物流子公司SK Enmove上市。這一系列動作標誌著其業務重心向兩大支柱——全球領先的存儲晶片製造商SK海力士及動力電池企業SK On轉移,同時強化人工智慧與軟體領域的布局。

  總結:半導體供應鏈重組的啟示

  此次交易不僅關乎SK集團的財務健康,更映射出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重構的趨勢。矽片作為晶片製造的基礎材料,其戰略地位在地緣政治和技術競爭中持續提升。通過剝離高收益但資本密集的上游業務,SK集團得以將資源集中於更具增長潛力的核心領域。未來,韓國半導體企業的垂直整合模式或將加速分化,而收購方Hahn & Co能否有效運營SK Siltron,則成為觀察產業資本運作成效的重要案例。

更多矽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矽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