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疊代速度持續加快,標準化工作已成為推動產業規範化發展的關鍵支撐。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工智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近期發布重要規劃,圍繞關鍵技術應用與行業需求,正式啟動新一輪標準制定計劃,並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立項建議,為未來三年人工智慧領域標準化進程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工智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基於多維度調研分析,已完成《2025年人工智慧關鍵標準制定指南》編制工作。該文件明確了下一階段標準化工作的核心方向與重點任務,並將通過公開徵集方式加速推進標準體系建設。此舉旨在應對當前AI技術研發周期短、應用場景複雜等挑戰,確保標準制定與產業實際需求形成動態適配。
此次立項建議徵集圍繞技術框架、數據安全、算法評估、行業應用和倫理治理五個維度展開。具體聚焦於人工智慧基礎共性標準完善、跨領域協同規範建立及高風險場景的安全管控機制設計,特別強調在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關鍵領域的標準化先行先試。各方向均設置細化指標要求,例如對模型可解釋性、數據標註規範等技術細節提出明確的量化參數。
為確保標準制定的科學性和適用性,本次徵集打破傳統封閉模式,面向科研院所、企業機構及行業用戶開放提案通道。申報單位需結合自身實踐經驗,針對指南中尚未覆蓋的技術空白或新興應用場景提交立項建議書。委員會將組織專家評審團從技術成熟度、產業需求匹配度等多維度綜合評估,篩選出具有前瞻性與實操價值的標準項目。
所有標準提案需在2025年4月30日前提交至指定平台。委員會將依據"急用先行"原則,在完成立項評審後分批次啟動標準研製工作。預計到2025年底,首批重點領域標準將完成徵求意見稿編制,形成覆蓋技術研發、產品部署及產業應用全鏈條的標準體系框架。
此次標準化建設行動標誌著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發展進入規範化新階段。通過構建系統性、多層次的標準體系,不僅能夠為技術創新提供方向指引,更能有效降低行業准入壁壘,促進跨區域技術協作與市場協同發展。隨著社會各方深度參與標準制定過程,人工智慧產業將獲得更可靠的制度保障,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加速向規模化應用階段演進。
更多人工智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智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