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機器人產業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相關概念股在A股和港股市場均表現強勁。這一現象的背後,既有行業技術突破的推動,也有政策支持和市場預期的雙重加持。從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的舉辦到人形機器人量產計劃的加速推進,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4月24日至26日,首屆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將在無錫市惠山區舉辦。這一盛會不僅展示了機器人技術的創新成果,還通過競賽和主題會議等形式,深入探討了具身智能機器人的技術前沿和產業應用。運動會的舉辦被視為機器人領域的「大閱兵」,吸引了眾多企業和投資者的關注。
在A股市場,機器人概念股全線爆發,多隻個股漲停,包括秦川工具機、日海智能、豐華股份等。港股市場同樣表現亮眼,地平線機器人漲幅超過13%,優必選、越疆等公司也大幅上漲。這一波漲停潮充分反映了市場對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的樂觀預期。
人形機器人作為具身智能的代表,正逐步邁向產業化臨界點。2025年被業界普遍視為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多家主流人形機器人本體廠商已宣布在2024年啟動量產計劃,其中部分廠商的2025年量產目標超過千台。預計到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本體產值將超過45億元。
這一趨勢不僅推動了人形機器人本體製造的發展,還帶動了相關零部件供應鏈的完善。隨著量產計劃的逐步落地,人形機器人有望在工業、社會服務和家庭等多個領域實現廣泛應用。
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技術突破和政策支持的雙重驅動。在技術方面,具身智能機器人通過感知、通信與決策的深度融合,實現了多機器人協作場景的規模化落地。新一代無線短距通信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在政策方面,相關部門通過制定行業標準和推動產業合作,為機器人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期,全國機器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與國際星閃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機器人技術與新一代通信技術的融合,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的標準化與產業化發展。
資本市場對機器人產業的長期看好,不僅體現在近期概念股的強勢表現,還反映在對未來市場規模的預期上。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進入指數級增長通道,2035年有望達到400萬至1000萬台。中國內地市場在政策驅動、技術拐點和本土供應鏈優勢的多重共振下,有望複製新能源汽車的成功經驗,形成領先優勢。
總結
機器人產業正迎來爆發式增長,從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的舉辦到人形機器人量產計劃的加速推進,行業技術突破和政策支持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資本市場對機器人產業的長期看好,進一步推動了相關概念股的強勢表現。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步成熟,機器人產業有望在多個領域實現廣泛應用,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更多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