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國際金價屢創新高,帶動了銀行積存金產品的投資門檻不斷上調。多家銀行在4月內多次調整積存金起投金額,最高門檻已升至1000元。與此同時,銀行也紛紛提示貴金屬市場的交易風險。儘管金價短期波動明顯,但支撐黃金長期走強的核心邏輯未變。對於投資者而言,積存金仍是一種值得關注的穩健投資方式,但需堅持長期持有,以應對市場波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黃金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4月23日,中國銀行再次調整積存金產品的購買條件,將最小購買金額從750元上調至850元,追加購買金額仍為200元的整數倍。這是中國銀行在4月內的第二次調整,也是年內的第三次上調。此前,該行在2月10日和4月8日分別將積存金起投金額從650元提高至750元。
其他銀行也在近期紛紛上調積存金門檻。4月2日,光大銀行宣布,自2025年4月8日起,黃金積存個人業務的定期投資起購金額將從700元調整為1000元,追加金額仍為100元的整數倍。目前,銀行積存金的最高起投門檻已達到1000元。
銀行頻繁上調積存金門檻的背後,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黃金積存的最小單位為1克,銀行需動態調整投資金額以滿足1克黃金的起購標準。其次,上調門檻有助於篩選資金實力強、風險承受能力高的投資者,減少因投機行為引發的潛在糾紛。最後,此舉也是為了抑制短期投機行為,防範市場過熱和流動性枯竭的風險。
儘管金價在4月23日出現大幅波動,但積存金仍對追求穩健的投資者具有吸引力。一些投資者通過主動或被動定投的方式,已經獲得了可觀的收益。例如,一位投資者自2022年底開始每月定投,至今已積存410克黃金,平均持倉成本低於490元/克,目前每克黃金的漲幅已超過400元。
對於是否繼續投資積存金,專家建議,當前金價回調或為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入場機會,但需警惕短期波動風險。採用定投方式可以分攤成本,降低市場波動的影響。同時,投資者應合理控制黃金資產在總資產中的占比,避免槓桿操作,並關注銀行在積存金交易規則上的差異。
在投資策略上,主動定投和被動定投各有優劣。主動定投適合對市場較為敏感且有時間跟蹤行情的投資者,能夠抓住波段機會,但也需承擔誤判風險。被動定投則通過固定周期和金額進行投資,淡化擇時因素,適合工薪階層用於強制儲蓄,但可能會錯失一些短期套利空間。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投資者都應堅持1年以上的投資周期,充分利用積存金「熨平成本」的特性,以應對市場波動。
總結
隨著國際金價的持續上漲,銀行積存金產品的投資門檻也在不斷攀升。儘管金價短期波動明顯,但支撐黃金長期走強的核心邏輯未變。對於投資者而言,積存金仍是一種值得關注的穩健投資方式,但需堅持長期持有,併合理控制風險。無論是主動定投還是被動定投,投資者都應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更多黃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黃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