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移動源已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特別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對空氣品質的影響日益凸顯。為應對這一挑戰,我國正通過升級排放標準、推廣新能源車輛、淘汰高排放老舊車等措施,推動移動源污染治理,助力實現減污降碳協同目標。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機動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從排放總量來看,移動源已成為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的重要來源。數據顯示,移動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分別占全國總量的60%和24%左右。其中,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鐵路內燃機車等移動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已超過900萬噸。在北京、上海、濟南、杭州、廣州、深圳、成都等城市,移動源已成為污染物排放的首要來源。
為有效控制移動源污染,我國正對標歐美先進法規,研究制定輕型車、重型車的國七標準,以及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國五標準。這些新標準將實現排放控制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預計國七標準將在歐美實施後兩年左右推出。通過升級排放標準,我國將進一步推動機動車減污降碳協同,提升整體環境質量。
在治理高排放車輛方面,我國已累計提前淘汰近5000萬輛高排放車,同時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已超過40%,連續第十年位居全球第一。此外,國五及以上排放階段汽車的保有量占比已達53%。通過「退四、治五、管六、推新」策略,我國正加速淘汰國四及以下貨車,推動國五貨車達標整改,並對國六貨車實施智慧監管,同時加快新能源重卡的替代應用。
在清潔運輸領域,我國已累計建成並開通530條鐵路專用線,全面完成火電、鋼鐵、煤炭、焦化、鋁工業等行業大宗貨物清潔運輸的年度任務目標。重點區域、重點航線和重點船舶廣泛使用岸電,機場非道路機械和場內車輛的電動化水平位居世界第一。在「十四五」期間,儘管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增長17%、工程機械保有量增長14%,但移動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卻下降了15%,充分體現了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成效。
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和歐盟均將移動源減排作為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領域,通過升級排放標準、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淘汰高排放移動源、實施定期檢測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當前,減污降碳協同已成為全球移動源排放管理的共識。我國也將繼續借鑑國際先進經驗,統籌推進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的實施,推動可再生和低碳燃料的研究與應用。
總結
移動源污染治理是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升級排放標準、推廣新能源車輛、淘汰高排放老舊車以及推動清潔運輸,我國正逐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目標。未來,隨著國七標準和國五非道路移動機械標準的實施,我國移動源排放控制技術將進一步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為改善空氣品質和實現綠色交通奠定堅實基礎。
更多機動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動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