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國家相關部門聯合發布了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對預包裝食品標籤和營養標籤的要求進行了優化與升級。這些新規不僅強化了食品標籤的規範性,還通過數字標籤等創新手段提升了消費者的閱讀體驗。同時,新標準還聚焦減鹽、減油、減糖的健康生活方式,為食品產業的營養化轉型提供了明確指引。以下從多個方面解讀這些新規的核心內容及其意義。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食品安全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新版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明確規定,食品標籤中不得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這一調整的核心在於重申「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都是安全的」這一基本原則。食品添加劑在合規使用的情況下並不會對食品安全構成威脅,而「零添加」的營銷手段不僅背離了食品工業的現實,還可能誤導消費者,形成不公平競爭。例如,某些產品雖未添加防腐劑,卻可能含有其他類別的添加劑,或者通過加工助劑帶入類似成分。新規的實施將引導食品企業將研發重心轉向工藝創新和營養升級,而非在「零添加」上無效內卷。
新標準首次增加了數字標籤的標示要求,通過掃描二維碼,消費者可以便捷獲取食品的配料表、貯存條件、營養成分等信息,甚至可以通過語音、視頻等方式了解食品安全與營養相關內容。數字標籤不僅突破了傳統標籤的版面限制,還豐富了監管手段,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此外,新規明確要求數字標籤的一級頁面不得設置彈窗或信息採集頁等干擾因素,確保消費者能夠無障礙獲取信息。
新版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增加了飽和脂肪(酸)和糖的強制標示內容,並特別註明「兒童青少年應避免過量攝入鹽油糖」。高鹽、高脂、高糖的飲食習慣是導致肥胖、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的主要危險因素。新標準通過完善營養標籤,幫助消費者更好地控制能量、脂肪和糖的攝入,從而落實減鹽、減油、減糖的健康生活方式。此外,新規還允許企業採用圖形、文字等方式對營養標籤進行補充說明,例如用「卡」替代「千焦」,或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寶塔圖形宣傳合理膳食理念。
新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還對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和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等品類進行了優化。例如,新增了脂肪代謝異常配方等六大產品類別,為特殊醫學狀況嬰兒提供精準營養支持。同時,嬰幼兒輔助食品標準擴大了產品品類,調整了營養成分指標和添加糖的供能比,更好地滿足嬰幼兒的營養健康需求。這些調整體現了新標準對特定人群健康需求的關注,為食品產業的精細化發展提供了方向。
此次發布的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從標籤規範、數位技術應用、營養標示優化到特殊食品標準完善等多個方面,全面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新規不僅引導食品行業回歸本質,推動工藝創新和營養升級,還通過數字標籤等創新手段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感。同時,聚焦減鹽、減油、減糖的健康生活方式,為公眾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這些標準的實施將促進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選擇。
更多食品安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食品安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