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低利率環境下,保險業正經歷深刻的產品變革。近期,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了一系列新規,旨在規範萬能型人身保險的經營行為,推動行業回歸保障本源。這些新規從產品設計、帳戶管理、資產負債匹配、銷售行為及監管等多個維度構建了全方位的監管體系,為保險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明確指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保險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新規明確,除終身壽險、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外,其他產品不得設計成萬能型。萬能險的保險期限不得低於5年,這意味著目前市場上保險期限短於5年的萬能險產品將逐步退出。此外,新規允許對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設置保證期間,保證期滿後可根據市場情況合理調整利率。這一調整打破了萬能險「剛兌」的傳統模式,為保險公司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保險公司在銷售此類產品時,需向客戶充分提示風險,並在調整最低保證利率時及時告知原因。同時,如果合同約定可以追加保費,產品條款中必須明確追加保費的條件。這些措施有助於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避免保險公司因剛性兌付陷入經營困境。
萬能帳戶是萬能險的核心,涉及投保人的切身利益。新規要求保險公司根據帳戶真實投資情況合理審慎地確定結算利率,並嚴格規範特別儲備的使用。例如,保險公司可以在萬能險單獨帳戶設立後6個月內劃撥啟動資金,但資金規模必須科學合理,且僅用於帳戶運行初期的資產配置。
此外,保險公司需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定期識別、計量和監測資產負債匹配量化指標。對於存在資產負債錯配風險的萬能險帳戶,需依法合規主動採取管理措施。這些規定有助於確保萬能險帳戶的穩健運作,保護投保人的長期利益。
在低利率環境下,人身險公司普遍將固定收益類產品置換為以分紅險為代表的浮動收益類產品,以收窄利差損風險。然而,部分公司在設計產品時仍將新產品與增額終身壽險關聯,導致產品異化問題突出。新規對此進行了嚴格限制,明確將「年金保險、兩全保險比照增額終身壽險的增額形式設計」等行為納入「負面清單」。
此外,新規還對產品費率厘定及精算假設進行了規範,要求交費期間10年及以上的長期險,預定附加費用率不得集中在首年或前兩年。銀保渠道部分保險期間和繳別下的佣金手續費比例也需合理設定,避免產品設計審慎性不足。
新規對健康保險的條款進行了進一步細化,明確將「既往症」定義為「在本合同生效日之前被保險人已患且已知曉的疾病」。同時,條款中約定的殘疾定義必須有明確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依據,相關評定標準需包含標準的全稱、發布機構、發文號及標準編號。這些規定有助於減少保單糾紛,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此外,新規還明確禁止定期壽險產品包含意外傷殘可選責任或生命終末期保險金提前給付責任,疾病保險產品包含生存金給付責任或意外身故責任,護理保險產品包含一般身故責任,醫療保險產品僅承擔醫療服務責任,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包含意外身故責任等現象。這些措施有助於確保保險產品的責任設計與定義相符,避免產品異化。
近年來,監管部門通過「負面清單」持續完善保險產品管理框架。從2021版的73條內容到2025版的103條,「負面清單」不斷細化,覆蓋了產品設計、條款、定價及報送環節的各類違規問題。新規的出台不僅有助於減少保險公司的違規行為,還能壓實各人身險公司產品設計和審核主體責任,減少保單糾紛和消費者利益損害。
總結
新規的發布標誌著保險業在低利率環境下的產品變革邁出了重要一步。通過規範萬能險產品設計、強化帳戶管理、禁止產品異化及完善健康保險條款,監管部門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保險公司應嚴格對照「負面清單」,依法合規開發和銷售保險產品,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推動保險業回歸保障本源。
更多保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保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