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渤海遼東灣油田群作為我國海上油氣開發的重要基地,近年來在技術創新和產能提升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截至今年一季度,該油田群累計生產油氣首次突破320萬噸,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成就不僅體現了我國在海上油氣開發領域的實力,也為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油田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遼東灣油田群位於渤海北部海域,自1992年首座平台投產以來,已發展成為擁有19個在生產油氣田、80餘座海上平台、3座陸地終端和超1500口開發井的大型油田群。目前,該油田群日產油氣當量超36000噸,已連續15年年產油氣超千萬噸,累計生產油氣約2.4億噸。這一系列數據充分展示了遼東灣油田群在我國海上油氣開發中的核心地位。
遼東灣油田群地質構造複雜,油藏類型多樣,開發難度較大。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成功攻克了海上常規稠油油田開採、潛山裂縫油藏開發、海上電力組網和油氣水處理等難題。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提高了油田的開發效率,還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如中國海上第一口水平分支井、第一個天然氣回注減排增油項目和第一個油田綜合調整項目。這些創新成果為遼東灣油田群的高效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渤海油田非常規稠油探明地質儲量超6億噸,其中遼東灣油田群占比約30%。通過精準設備研發和精研技術創新,首次提出海上特超稠油高溫注采一體化技術和多層稠油熱采全生命周期高效開發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旅大52北油田和錦州232油田全面投產,2024年稠油熱采高峰日產原油超2200噸,助力渤海油田稠油熱采年產原油首次突破100萬噸。稠油熱采技術的成功應用,為我國原油增儲上產打造了新的增長極。
歷經30多年的開發生產,遼東灣油田群持續穩產和高效開發面臨較大挑戰。通過研發和應用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精細部署實施了綏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調整開發項目。這一項目的實施,不僅助力老油田擴能增產,還為油田群的持續穩產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來,遼東灣油田群將繼續堅定「穩住老油田、加快新油田、突破低邊稠」的工作思路,以「兩提一降」為目標引領,夯實穩產基礎,不斷提升能源供給和保障能力。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精細管理,遼東灣油田群將在我國海上油氣開發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渤海遼東灣油田群在油氣開發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不僅展示了我國在海上油氣開發中的技術實力,也為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技術創新、稠油熱采和老油田擴能等措施,遼東灣油田群將繼續為我國原油增儲上產貢獻力量,成為海上油氣開發的新里程碑。
更多油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