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我國核電產業持續保持穩健發展態勢。4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核准了浙江三門三期工程、福建霞浦壓水堆1、2號機組、山東海陽三期工程、廣東台山二期工程、廣西防城港三期工程等5個核電項目。這是自2022年以來,我國連續第四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電機組,標誌著核電審批進入常態化階段。以單台國產百萬千瓦三代核電機組約200億元的投資規模計算,此次新核准機組的投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為核電產業鏈注入了強勁動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核電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作為國內核電產業鏈的重要基地,上海在新獲批的10台機組前期項目招標中表現突出,已承接各類合同金額超500億元。上海擁有國內最完整、綜合實力最強的核電產業鏈,涵蓋近200家核能相關企業。這些訂單的獲取,充分體現了上海核電產業在研發設計、工程總承包、設備製造等領域的綜合實力。
在研發設計和工程總承包方面,上海企業承擔了海陽三期2台核電機組的工程總承包任務,並採用自主研發設計的三代CAP1000技術。同時,上海企業還為霞浦一期項目提供了技術支持,展現了其在核電技術研發領域的領先地位。
在設備成套供貨方面,上海企業持續鞏固核電裝備製造優勢地位。此次新核准項目中,上海企業承接了2台CAP1000全廠儀控設備供貨合同,並成功中標核主泵、堆內構件、蒸發器、壓力容器等各類核島主設備19台(套)。此外,上海企業還獲得了常規島TG包、核電儀器儀表、核二三級泵設備、核島容器、核級電氣儀控設備等大量訂單,充分展現了其在核電設備製造領域的全面實力。
核電設備的國產化進程也在加速推進。近年來,國內企業在核電設備設計、製造、安裝、無損檢驗等環節不斷提升技術水平,確保設備質量達到國際最高標準。這不僅降低了核電建設成本,也為我國核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核電產業曾經歷了一段低谷期。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後,我國暫停了核電項目的審批,並對在建核電站進行了全面審查。此後八年間,核電審批長時間處於低谷,僅在2015年重啟了沿海核電項目。2019年,核電審批重回正軌,發展節奏逐漸恢復正常。
近年來,隨著核電審批的常態化,產業鏈進入訂單高峰期。多家企業表示,在手訂單已排到幾年之後。這不僅為核電企業帶來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也為核電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核電快速發展的同時,安全問題始終是重中之重。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發展核電必須確保安全萬無一失,要壓實參建單位和業主單位主體責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標準建設和運營核電機組,持續加強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切實兜牢核電安全保障網。
核電產業鏈供應鏈的有效運轉和質量保證體系是確保安全的關鍵。設備製造作為核電建設的首要環節,必須確保每個環節的高質量,才能為整個核電項目的高質量提供保障。
我國核電產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投資規模超2000億元,為產業鏈注入了強勁動力。上海作為國內核電產業鏈的重要基地,承接了超500億元的訂單,展現了其在研發設計、工程總承包、設備製造等領域的綜合實力。核電設備的國產化進程加速推進,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核電快速發展的同時,安全問題始終是重中之重,必須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標準建設和運營核電機組,確保核電產業的安全、穩定、可持續發展。
更多核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核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