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新能源裝機比例的持續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性需求日益增加,調節能力不足的問題逐漸凸顯。為應對這一挑戰,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發布了《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基本規則》,旨在通過市場機制進一步挖掘系統調節潛力,推動電力輔助服務從計劃向市場、從發電側向多元主體轉變。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力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規則》首次明確了輔助服務市場的經營主體範圍,包括發電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以及新型經營主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儲能企業、虛擬電廠、智能微電網和車網互動運營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被正式納入市場體系,這將有效引導這些主體參與系統調節,提升整體調節能力。
在電力現貨市場連續運行的地區,《規則》提出要完善現貨市場規則,適當放寬市場限價,引導實現調峰功能。同時,調峰及頂峰、調峰容量等具有類似功能的市場將不再運行。這一調整有助於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
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探索建立調峰、調頻、備用等輔助服務市場化品種。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16個省建立了調峰市場,15個省建立了調頻市場,2個省建立了爬坡市場,6個區域分別建立了調頻、備用、調峰等市場。這些市場的建立通過競爭有效提升了系統調節能力,為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規則》與《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共同構築了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三個主要交易品種。這一規則體系的建立標誌著三大交易品種的規則頂層設計基本完成,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規則》要求,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會同省級價格、能源主管部門,根據《規則》和相關文件,及時組織市場運營機構制修訂輔助服務市場實施細則。這一舉措旨在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確保市場實施細則與《規則》要求一致,保障市場的規範運行。
總結
《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基本規則》的發布,不僅明確了輔助服務市場的經營主體範圍,還通過完善現貨市場規則、推動輔助服務市場化品種多樣化等措施,進一步挖掘了電力系統的調節潛力。這一規則的實施,將有效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穩定性,為新能源的消納和煤電轉型提供有力支持,推動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更多電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