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物聯網設備的普及,傳統剛性電池在形態和性能上的局限性日益凸顯。近日,一項突破性研究為這一難題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一種質地如牙膏般的柔性流體電池。這種電池不僅能夠適應複雜形變,還能通過3D列印塑造各種形態,為可穿戴設備、電子織物和軟體機器人等領域開闢了全新的應用場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牙膏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傳統剛性電池由於體積大且無法適應複雜形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電子設備的形態設計和性能釋放。柔性流體電池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這種電池在拉伸至兩倍長度、充放電超過500次的條件下仍能保持性能,為萬億級物聯網設備提供了能源解決方案。其質地猶如牙膏,可根據需要通過3D列印塑造各種形態,直接集成到衣物甚至人體中。
柔性電池的開發曾長期面臨「容量與柔性難以兼得」的矛盾。增加活性材料、提升容量會導致電極變厚變硬;採用液態金屬作為電極雖能實現形變,卻存在充放電過程中固化的風險,且僅能作為陽極使用。為解決這一難題,研究團隊將活性顆粒懸浮於電解質中形成「流體電極」,通過調控顆粒的化學特性使其成為陽極或陰極。由於流體只需微小外力即可形變,能夠添加更多活性材料而不犧牲柔性。
研究團隊選擇導電塑料和木質素作為電池材料。木質素是製漿造紙工業的副產品,全球每年產生超過5000萬噸,此前多被直接排入江河或焚燒處理,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通過將木質素等副產品升級利用為電池材料等高附加值商品,為循環經濟模式貢獻了力量。這種兼具實用性和生態友好特性的流體電池技術,不僅可以通過造紙工業廢棄物的高值轉化實現可持續供應,更有望在智能醫療、電子皮膚、軟體機器人等領域引發鏈式創新。
目前該電池的性能並非完美,其電壓為0.9伏,約為鋰電池的1/4。研究團隊正將目光投向地殼中豐度更高的鋅、錳等金屬化合物。鋅錳離子體系有望將電池電壓提升至1伏以上,需要重新設計電解質配方並保持電極柔性。與此同時,如何實現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與規模化生產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提高氧化還原活性物質的濃度與容量,開發出適用於大規模量產的工藝。
總結
高容量、可拉伸的柔性電池對於柔性電子的發展至關重要。這種使用木質素作為活性材料的流體電池技術,不僅解決了傳統電池的設計限制,還為循環經濟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柔性電池有望在智能醫療、電子皮膚、軟體機器人等領域引發鏈式創新,進一步促進人機深度融合。
更多牙膏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牙膏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