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美國「最惠國」政策重塑處方藥定價體系:挑戰與爭議並存

美國「最惠國」政策重塑處方藥定價體系:挑戰與爭議並存

2025-05-13 19:03:51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5月12日,美國總統簽署行政令推行"最惠國定價"政策,要求美國藥品價格對標國際最低水平。這一舉措引發全球醫藥市場震盪,涉及360億美元的跨境交易及17款中國原研藥海外布局,成為重塑處方藥定價體系的關鍵轉折點。

  一、最惠國定價政策的提出與爭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處方藥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白宮公布的《為美國患者提供最惠國處方藥定價》文件顯示,該行政令要求衛生部門在30日內建立機制,強制藥品價格與其他已開發國家保持一致。政策核心在於打破美國長期承擔過高藥價的局面——數據顯示,同一藥物在美國售價可達歐洲國家的510倍。儘管川普宣稱"部分藥物價格可立即下降50%90%",但市場反應呈現兩極分化:美股減肥藥概念股盤前暴跌超5%,但隨後禮來、輝瑞等製藥企業股價轉漲3%4%。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政策本質是將美國醫保支付與國際市場捆綁。通過"最惠國條款"要求藥企向美國提供不劣於其他國家的價格承諾,試圖解決長期存在的定價失衡問題。然而該模式在2020年首次提出時,因涉嫌違反反壟斷法被聯邦法院叫停。

  二、行政令面臨的法律與市場挑戰

  核心矛盾在於政府定價權的合法性邊界。美國藥品價格主要由PBM(藥品福利管理公司)通過市場化談判形成,政府缺乏直接制定價格的法定權力。專家指出,行政令缺乏強制執行力,僅要求藥企"自願降價"且未明確具體品種範圍,實際落地存在多重障礙:

  1. 國際比價機制難以執行——需要同步獲取70餘國藥品採購數據並動態更新;

  2. 藥企可能通過調整全球定價策略規避規則;

  3. 美國醫保體系中政府覆蓋僅占48%,商業保險領域改革仍需立法支持。

  數據顯示,若政策全面實施,或導致美國喪失創新藥高地優勢。當前中國醫藥企業正加速出海布局,2025年第一季度跨境交易額超362億美元,17款原研新藥已在海外獲批。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藥價下降可能削弱其作為"支付天堂"的吸引力,影響全球創新藥商業化策略。

  三、藥價改革對國際醫藥市場的連鎖反應

  政策衝擊波已顯現於資本市場:糖尿病及減肥藥物成為關注焦點,諾和諾德股價先跌後漲3%。對於跨國藥企而言,需在成本控制與利潤空間間重新平衡——既要維持研發投入的高回報率,又要應對美國市場價格壓制帶來的全球定價體系重構。

  對中國醫藥產業而言,這一政策將重塑出海戰略邏輯。此前國內創新藥企瞄準美國市場的核心動力源於其高額支付能力,若美國藥價趨近歐洲水平,授權交易估值模型需全面調整。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中國已有17款原研新藥在美獲批,未來供應鏈布局、定價策略均面臨重新評估。

  四、改革前景與行業博弈的未知數

  儘管政策宣稱"立即生效",但其可持續性充滿不確定性:

  法律層面需突破反壟斷訴訟阻礙;

  支付端改革涉及3000萬醫療保險參保人的利益調整;

  藥企可能通過專利延期、捆綁銷售等策略進行對沖。

  行業觀察者認為,這場定價權爭奪戰本質上是市場機制與行政干預的博弈。數據顯示美國處方藥市場規模超4600億美元,任何政策變動都將引發連鎖反應——從藥品研發投入結構到全球供應鏈布局,國際醫藥格局或將因此進入深度調整期。

  總結

  "最惠國定價"政策折射出已開發國家在醫療支出管控上的新動向,其成敗將取決於法律框架完善程度、國際市場協調機制及產業生態的適應能力。對於中國藥企而言,在把握創新機遇的同時,需建立更具韌性的全球化戰略體系,應對處方藥市場格局的持續演變。這一改革不僅考驗著美國政府的政策執行力,更可能重塑全球醫藥產業的價值分配規則。

更多處方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處方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